氣候變遷與全球暖化,讓病蟲害發生頻率愈趨嚴重,也造成農友龐大的經濟損失。農委會台中農業改良場經過6年,成功育成「台中11號」中果番茄,不僅是國內首支中果番茄品種,對於番茄殺手「黃化捲葉病」也有一定的抗病性,相當適合有機及友善栽培。
目前國內主要番茄栽培類型及流通的商業品種,主要為小果及大果番茄,台中農改場發現,中果番茄其實更適合各類烹調料理,像是作成沙拉、焗烤或搭配湯品,具有發展潛力。
因此,台中農改場從2014年開始進行選育,且特別針對有番茄殺手之稱的「黃化捲葉病」下手,並利用「分子標誌」輔助,也就是國內重要農作物,像是水稻及番茄基因組都已完成定序,在產量、生理、品質及抗病性等關鍵基因都已陸續定位,縮短育成時程,從一般番茄育種得要10至12年的時間,大幅縮短至6年,成功育成「台中11號」,不僅抗病效果好,也是第一個國內育成成功的中型果實的番茄。農改場場長李紅曦說:『(原音)國內目前並沒有自己育的中果番茄,所以「台中11號」是國內第一個育成的中果番茄,國內番茄在栽培上,遭受到黃化捲葉病影響,一旦染病就消長,所以我們這一次針對中果番茄的育成,一定要和抗黃化捲葉病的特性結合,育成「台中11號」。』
另外,台中農改場也利用「分子標誌」的輔助育種技術,歷時10年育成抗白葉枯病水稻新品種「台中秈199號」。農改場指出,台灣秈稻近年來因二期作的颱風與東北季風,導致白葉枯病好發而減產,降低農民栽培意願,新品種抗病性高,能因應氣候變遷增加產業的韌性和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