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僑務電子報
:::

務實推動臺英合作 駐英大使謝武樵關注華語文與僑青發展

2022-12-21
本報訊
分享
分享至Facebook 分享至Line 分享至twitter
駐英大使謝武樵關注華語文與僑青發展
駐英大使謝武樵關注華語文與僑青發展
謝武樵出席中華民國110年國慶酒會
謝武樵出席中華民國110年國慶酒會

2021年10月,英國第一所臺灣華語文學習中心舉行揭牌儀式,現場貴賓雲集,駐英國代表處大使謝武樵當天也出席盛會,致詞時強調,華語文在臺灣獲得完整保留,是外國人學習華語最好的地方。

時隔一年,英國如今已成立兩所臺灣華語文學習中心,一個在倫敦,一個在肯特郡。謝武樵8月25日接受僑委會僑務電子報專訪,他對臺灣華語文學習中心深具信心,「大家很努力,訂定目標希望達到效果,一步一腳印是必然的,投注多少資源獲得多少結果也是必然的。」他認為,臺灣華語文學習中心一方面邁向主流社區化,一方面促進臺英雙邊更多合作可能性。

推廣華語文學習不遺餘力,駐英國代表處今年7月和觀光局合辦交流活動,向獲得臺灣獎助金赴臺學習華語的25名英國各界人士分享實用資訊,謝武樵也積極宣傳,鼓勵更多英國青年到臺灣學習華語文,或度假打工,增進兩國民間實質往來。「我們要行銷臺灣,讓他們知道臺灣學風自由,社會上絕對比較安全,思想上沒有箝制。」他提到無論是教育部或外交部,從去年開始便提供各類獎學金,讓外國人有認識臺灣的機會,去年成功吸引122名英國大學生到臺灣,第一批預計今年9月返回英國。

 

從教育著手 謝武樵鼓勵英國學生學習華語文

「語言絕對是英國學生來臺關鍵!我們希望有更多外國人學習我們在用的正體字,因為它所代表的文化底蘊是比較深厚的。」從教育著手,謝武樵樂觀期待,有更多英國專業人士到臺灣發展,因為看到過往案例,「留臺校友」返英後貢獻非常多,像是在英國高等教育界有曾留學臺灣的著名漢學家、國際關係學者,在學術領域透過研究、出版發揮影響力;藝文領域也有以臺灣華語創作演唱的前進樂團,在英國社會推廣臺灣華語;近期更有從事英語教學的創業家,除了教英語,也在YouTube分享臺英文化差異,促進雙方文化理解。

其實,英國也是臺灣留學生的前四名熱門選項,根據英國政府最新統計,臺灣留學生人數近五年均維持在4千人左右。英國高等教育享譽世界,金融管理、設計、社會科學、工程等領域受到臺灣留學生歡迎,也是旅英臺灣留學生人數最多的領域。謝武樵表示,儘管過去兩年受疫情影響,但英國高等教育界第一時間想辦法降低衝擊,包括採用視訊科技等遠距教學,因此就算帳面上來看,留學生紛紛回到臺灣,人數減少了,但依舊持續在學習,實際來說,求學的總人數並沒有減少,未來隨著國境開放,謝武樵開玩笑地說,「9月開學季,駐處服務學生,恐怕又有得忙!」

而英國自脫歐以來,也積極推動國際人才的留才政策,除了持續推廣創業者簽證(Startup visa)、開放留學生畢業後仍可留英兩年的 PSW(Post Study Work)簽證外,近期更啟動針對高潛力人士的 HPI 簽證(High-potential individual),向海外專業人才招手。這一塊臺灣政府同樣做了許多努力,增加年輕人到英國的平臺,像是2011年臺英簽署青年交流計畫,相互給予對方打工度假名額,臺灣一年僅開放一千位,申請人數踴躍,但留臺申請名額卻有待加強,謝武樵和代表處同仁還在努力,爭取英國進一步開放赴英打工度假名額。

 

英國僑團結構轉變 僑青走新創路線 盼成臺英交流的種子

自2020年接任駐英國代表處大使以來,謝武樵觀察到當地僑團結構的明顯變化。70到80年代臺商大部分往東南亞發展,早期在英國投資的並不多,以電子相關產業設立工廠為主;隨著東歐解體後,多數在成本考量下移至東歐國家,目前在英國的臺商主要從事金融、海運服務業或電子業等銷售據點。直到近幾年時空背景轉換,才開始出現年輕臉孔,新創業者來英投資,例如人工智慧、生物科技及高階餐飲服務業,而這些領域都是年輕一代在英國創業有利基的領域。

年輕人思維創新點子多,讓年紀邁入一甲子的謝武樵,難免擔心出現代溝,「這些青年很有主見,有自己的規劃,內部也成為群體,自立自足,大部分都是帶著少少的資本來,腦袋卻有滿滿的想法。」不過,也因為這樣的新觀念,讓僑務工作有時也得跟著翻新思考,謝武樵還在適應中,一方面要了解僑青的想法,給予支持,又不能讓他們感覺被干預而產生排斥。

「創業維艱,只要年輕僑民有困難願意說出來,代表處會盡力與英國政府協商討論,希望他們盡快的站穩腳步,紮根發展。」因為僑務工作靠的不僅僅是滿腔熱血,還需要實力。謝武樵小心協助和保護這群正在創業和萌芽的下個世代,適時給予關懷。但與此同時,也關注傳承的重要性。謝武樵分析,80到90年代就到英國發展的資深僑民和30歲左右的年輕僑民交流機會較少,兩個世代的僑民只有逢年過節或是大型聯誼活動,才有機會相聚,如何培養僑青對僑務工作的重視和關心,是駐英代表處仍要強化的課題之一。

值得欣慰的是,已經有新一代年輕僑民在英國社會和經濟領域逐漸嶄露頭角,甚至在政治領域中也開始發光發亮,謝武樵提到英國已有兩位僑青參政,選上倫敦區議會的議員,他們不僅自豪臺灣人的背景,對臺灣各項事務的推動也不遺餘力。謝武樵驕傲的說,「感覺上是春天來了,就像水龍頭開了,活水源源不絕注入,讓這個池子越來越大,跨領域相互投資發展,給個十年二十年,一定可以看出成就。」他引頸期盼,僑青們在各自專業領域上持續深耕打拼,拿出最亮眼的表現,作為臺英交流的種子,十年後茁壯成大樹,打入主流社會,協助臺灣發展。

 

脫歐後英國務實外交打天下 臺英關係出現新契機 

身為資深外交官,謝武樵長期服務於外交體系,不僅關心臺灣能見度,也致力推動臺英交流。英國作為世界第5大經濟體,第8大貿易國,人均國民所得超過4萬6千美元,在國際間具有重大影響力,過去70年來,臺英雖無外交關係,但雙方各領域的實質關係不斷成長,像是英國於2009年給予臺灣民眾來英免簽證待遇,這是歐洲第一個對我開放免簽證的國家,更促成後來申根區國家給予我國人免簽證入境待遇。

而在2021年完全脫離歐盟後,重新取得獨立外交和經貿政策主導權,英國成為擁有獨立貿易政策的國家,也逐漸淡化其歐洲色彩,這是臺英發展新關係的契機。英國是臺灣在歐洲的第3大貿易夥伴,臺灣則是英國在亞洲地區的第10大貿易夥伴,每年雙邊的貿易總額達到70億英鎊(約新臺幣2,800億元)。

「英國這個國家很務實,要是對他有利,你想把他推開他都會想盡辦法靠上來,但若對他沒幫助,你怎麼求也求不來。」謝武樵不諱言地說,英國看到臺灣脫胎換骨成為民主國家和社會自由經濟體,對它來說有一層新的意義,現在要推動臺英交流首要之務是找出雙方具有共同理念或利益的領域,例如英國去年公布整合性評估報告,決定採取傾向印太政策,並申請加入CPTPP,成為歐洲地區第一個申請加入CPTPP的國家,臺灣就要檢視臺英在印太地區的共同理念或利益,然後提出具體建議,爭取英國政府、國會及各界友人支持。

謝武樵舉例說明,像是經貿方面,英國脫歐後急於重建其對外經貿關係,並與許多國家洽簽延續性經貿協定或新貿易協定,這就為臺英加強貿易夥伴關係帶來機會,例如電動車、半導體合作等等。此外,臺英都已申請加入CPTPP,而英國已經在談判中,臺灣可以借鏡英國的入會談判經驗,為我方進入談判程序預作準備,另外有關臺英在推動智慧城市方面的合作也是如此。

在離岸風電方面,臺英都積極推廣再生能源的運用,雙方在發展離岸風電上具有共同目標,目前已有近30家與離岸風電有關的英商在臺設立據點。在藝文方面,我政府正推行2030年雙語政策,而英國也希望大力推廣英語評鑑,雙方已經簽署合作備忘錄。不少表演團隊、藝文界專家選擇到英國駐點駐村,像是蘇格蘭的藝穗節,就看到有許多臺灣的專業團隊攜手推動。

謝武樵認為,近兩年新冠疫情大流行及俄烏戰爭繼續影響全球供應鏈,各國也都注意到臺灣是全球產業鏈的關鍵參與者,若未來雙方青壯世代能在如半導體、電動車、電信等全球公認的重要產業增加交流,應有助加強英國人對臺灣的認識,而英國的政治、軍事、法律制度,也有許多值得學習借鏡之處,駐英國代表處將持續增加在經貿、科技、教育和文化等層面交流,務實推動各項合作。

 

相關新聞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