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訊)為提升教師精進國際素養的美感課程實踐能力,教育部委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辦理「2024美感教育教師國際參訪計畫」,帶領兩團共40位臺灣優秀美感教師於10月及11月前往西班牙,進行博物館、世界文化遺產、藝術建築及學校教育的深度參訪,以文化、藝術與教育交織的方式,為參與教師帶來全方位的學習體驗,啟發美感教育的新視野。
教育部表示,經評選出來的美感教育教師參與的國際參訪計畫為「跨領域美感教育卓越領航計畫」執行項目之一,教師們參訪了西班牙地標性建築與藝文場館,包括米羅美術館、畢卡索美術館、普拉多博物館等,體驗到西班牙豐富的藝術傳承及其對美感教育的高度重視,美感教師分享,從光線角度、花圃種植、建築用料到色彩搭配等設計,處處皆可發現建築師對於人文的思考,也激發教師們對美感課程設計的創意構想。
西班牙一向有良好的製陶傳統,技職專業教學系統也相當成熟,無論產業陶瓷或藝術陶瓷都由專業學校培養出無數人才。在馬德里,教師團隊參訪了百年歷史的馬德里高等陶瓷學校(La escuela superior de cerámica de la Moncloa),這一所由陶藝大師弗朗西斯科·阿爾坎塔拉創立的五年制學校,課程融合傳統技法與現代材料,從釉料調製到個人創作,兼顧技術與藝術表達。教師們特別觀察到該校結合實務技能與市場導向,幫助學生將工藝技術應用於多元領域。桃園市大忠國小邱鈺鈞老師表示:「該校對陶瓷在建築上的精確使用,讓教師們進一步聯想到鶯歌的陶瓷博物館及宗教廟宇的剪黏藝術,很值得臺灣建築業與陶瓷藝術家參考,攜手共創永續發展的地方文化特色。」
在巴塞隆納,以藝術教育為核心的新型小學-奧迪托里小學(Escola Auditori),強調幼兒自由探索與小學生的觀察學習。在幼兒園階段,採用「Atelier」教學法以創造性探索為核心,提供一個名為「Atelier」的創作空間,讓學生自由地使用各種材質與工具,並透過專業指導進行材質與顏色的創意探索;在小學階段,則強調觀察、動手實踐與批判性思維的「Mira-Art」教學法,Mira在西班牙語中意為「看」或「觀察」,透過此教學法將藝術與其他學科緊密結合。學校設計了多個主題學習空間,例如藝術探索教室、多功能知識探索室及肢體律動室,並設置一處靜謐的螢光色空間,供學生沉澱心靈,創新的空間規劃啟發了教師們對校園設計的再思考。
此外,在馬德里重點中學-拉米羅‧德‧馬埃斯圖中學(IES Ramiro de Maeztu),美感教師則觀察到學校為培養學生的跨領域素養,將傳統文化與現代議題融入課程中。學校的美術教室內提供多樣化的素材與專業指導,鼓勵學生在探索個人風格的同時提升藝術表達能力,走廊上也展示學生藝術結合數學課程概念的花磚設計作品。苗栗縣頭份國小蔡幸芬老師說道:「我們也在課堂中看到學生正學習用圓規、尺、筆…等工具,進行角度與線條的練習。校內的學生作品展出學生們設計的單一幾何圖形,並展現以重複排列形式與色彩配置規劃應用於生活中之設計,提升藝術學習與生活的應用與連結。」,從中看見他們扎實的專業技術訓練到創新的教學法實施,可為藝術與學科結合的創意實踐。
本計畫教師團隊亦參訪了西班牙最古老的大學之一的馬德里康普頓斯大學 (Universidad Complutense de Madrid),美術學院雖較晚成立,仍可見其百年的傳承,以及在教學中融入當代實踐,並關注藝術專長學生畢業後的就業率,從中也可看見他們對於藝術人才培育與未來就業鏈結的重視。臺南市復興國中余秀蘭老師讚嘆:「美術學院的木雕、石雕、壁畫、文物修復及非體制藝術教育等課程,展現學校教育與國家文化資產永續經營的連結。教育與社會美感元素互為連結及支援,值得臺灣借鏡。」。最後,團隊亦前往拜會駐西班牙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進行相關交流。
教育部表示,本次國際參訪計畫不僅帶領教師深入了解西班牙在教育的多元實踐與文化傳承,也啟發對臺灣教育的思考與創新,並回應了教育部美感三期計畫以「美感即生活:從幼啟蒙、扎根生活、在地國際、永續實踐」之理念,朝人才培育、課程實踐、學習環境、國際鏈結及支持體系5大推動面向。為持續推動美感教育「國際鏈結」,教育部另規劃於114年2月辦理出國參訪教師返國經驗分享會,讓國際美感交流效益擴散至更多現場教師。更多跨領域美感教育課程資訊,請至「跨領域美感教育卓越領航計畫」專網(https://www.inarts.world)項下查詢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