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僑務電子報
:::

東非爆高致死率「馬堡病毒」疫情 疾管署:台灣風險低

2025-01-18
央廣提供
分享
分享至Facebook 分享至Line 分享至twitter
馬堡病毒傳染途徑及預防。(疾管署提供)
馬堡病毒傳染途徑及預防。(疾管署提供)

(央廣訊)非洲國家坦尚尼亞爆疑似發「馬堡病毒」疫情,目前已至少8人染疫喪命,該病毒致死率可高達88%。對此,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16日表示,坦尚尼亞當地與周圍國家疫情風險高,但台灣與非洲來往較少,疫情風險低,疾管署也已提升當地旅遊疫情警戒至「第一級:注意(Watch)」。

繼盧安達後,東非國家坦尚尼亞也疑似爆發「馬堡病毒」疫情,目前已至少8人染疫喪命,該病毒傳播力強,致死率可高達88%,世界衛生組織(WHO)評估已有地理擴散。

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16日受訪表示,「馬堡病毒」與伊波拉病毒同屬線狀病毒家族成員,目前在非洲國家主要是透過果蝠或非洲綠猴傳播,馬堡病毒也可透過接觸受感染果蝠或被感染人的血、體液等傳染;由於台灣與非洲往來較少,疾管署評估我國疫情風險低,但疾管署已將坦尚尼亞馬堡病毒出血熱的國際旅遊疫情建議等級列為「第一級:注意(Watch)」。她說:『(原音)目前世界衛生組織的的評估是說,他們覺得對坦尚尼亞來講,他們的傳播風險是高的,那在非洲那個地區、在坦尚尼亞周圍的那幾個國家,他區域的風險也算高,但是對全球來講,他的風險是低的。所以,對台灣來講,因為台灣跟非洲的國際間的往來算是比較少的,所以我們的風險相對來講也是低的。』

曾淑慧指出,我國將「馬堡病毒出血熱」列為第五類法定傳染病,與伊波拉病毒、新型A型流感等同等級。「馬堡病毒出血熱」為馬堡病毒感染所引起的嚴重急性疾病,初期症狀為突發高燒、嚴重頭痛、肌肉痠痛與倦怠,發病3至5天後全身開始出現紅疹,伴隨嚴重腹瀉、腹痛與痙攣、噁心及嘔吐,腹瀉可持續一週,病患在這個時期眼窩深陷、面無表情且嗜睡,曾被描述像鬼魅般憔悴。

曾淑慧表示,發病後5至7天起,許多病人會有嚴重出血現象,除嘔吐物及糞便帶血外,牙齦、鼻腔、陰道及靜脈採血處也可能有自發性出血,此時期亦伴隨持續高燒,若影響中樞神經系統則可能出現意識不清、易怒或攻擊性行為。死亡個案多於發病後8至9天因嚴重失血及休克而死亡,個案致死率約在24%至88%不等。

相關新聞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