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僑務電子報
:::

113年河川水質有變好 114年總是要更好 -總量管制2.0及環保露營

2025-02-19
環境部提供
分享
分享至Facebook 分享至Line 分享至X
王嶽斌司長(左)說明水汙染總量管制2.0及環保露營
王嶽斌司長(左)說明水汙染總量管制2.0及環保露營
113年河川水質有變好,114年總是要更好
113年河川水質有變好,114年總是要更好

(環境部訊)臺灣的河川水質近年來持續改善!根據環境部長期監測數據,過去二十多年來,政府與地方共同努力,優先改善嚴重污染河段。嚴重污染河川的總長度從91年的386.2公里大幅縮減至113年的74.6公里,減少近八成;嚴重污染測站數也從66站降至歷史新低的7站。

造成河川污染的三大主要來源是生活污水、工業與畜牧廢水。環境部近年來持續檢討並推動多項政策,包括加嚴放流水標準、修正水污染防治費收費辦法、推動廢水綠色轉型與資源化,以及強化水污染總量管制,確保污染削減工作持續推進。這些努力已在各地展現成效,像是北部的南崁溪與南部的二仁溪及急水溪水質都有明顯改善。

桃園市南崁溪流域內工廠事業密度高,且過去十年間,當地人口增加近五成,水質改善面臨極大挑戰。然而,透過提升污水下水道接管率與穩定操作既有4處水質改善現地設施外,113年由產、官、學協力推動的「南崁溪氨氮削減設施」開始啟用,污染指數(RPI)從91年的嚴重污染(6.1)改善至113年的中度污染(4.8),脫離嚴重污染行列。另臺南市產業結構轉型,使二仁溪支流三爺溪帶來發展與環境的雙重壓力,除積極推動污水下水道建設與操作既有3處水質改善現地設施,113年更透過環境部補助「虎尾寮水資源回收中心」擴建工程的完工,強化污染源截流,三爺溪水質得以穩定改善,RPI從91年的嚴重污染(8.3)改善至113年的中度污染(5.1)。此外,屬全國最大酪農區的臺南柳營區八翁里,由環境部補助設置「八翁里畜牧糞尿資源化處理中心」也在113年完工啟用,回收畜牧廢水產出沼液及沼渣,灌溉狼尾草田,同時捕捉沼氣發電,除減少污染排放使水質漸獲改善外,更助攻減碳與資源循環,也使急水溪脫離嚴重污染露出曙光,顯示環境部補助113年完工啟用的3處亮點工程均為水質改善起了良好的作用。

環境部除了設施推動外,自104年起,推動水污染總量管制,並加強對重金屬污染的監測與管制,成果顯著。至113年,44條高污染潛勢圳路已全數解除列管,全國77處監測點共執行516次監測,重金屬(銅)污染合格率達99%。為進一步提升水質,環境部將啟動總量管制2.0,擴大管制範圍,並計畫在未來4年內,推動20處水體劃設加嚴管制區。目前已鎖定8條流域,優先針對重金屬超標及中重度污染測站實施強化管制,確保水質穩定改善。

隨著露營風潮興起,環境部積極推動環保露營政策,確保露營區污水不直接排入河川。113年1月16日環境部依《水污染防治法》第30條修正公告「禁止足使水污染行為」,規範露營場應收集污水,並設置建築物污水處理設施,處理後排放水質應符合放流水標準,該規定將於114年3月1日正式生效,希望在政府與業者共同努力下,實現民眾親近自然與環保友善山林的雙贏。

近年來,河川水質面臨極端氣候造成旱澇交替,水庫防洪排砂與河道整治等挑戰。但改善河川水質、提供民眾良好水環境,是政府的重要使命,環境部將持續跨部會合作,強化水環境治理,確保水質提升與用水安全。

相關新聞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