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僑務電子報

:::

咖啡恐致癌?食藥署研究加註警語

2018-02-06
自由時報訊
分享
分享至Facebook 分享至Line 分享至twitter
美國咖啡業者未在咖啡加註警語,提醒內含丙烯醯胺恐有致癌風險,被民團控告。(自由時報提供)
美國咖啡業者未在咖啡加註警語,提醒內含丙烯醯胺恐有致癌風險,被民團控告。(自由時報提供)

(自由時報訊)美國民團控告咖啡業者未在咖啡加註警語,提醒內含丙烯醯胺恐有致癌風險;這一訊息引發我國食品藥物管理署人員興趣,討論加註警語的可能性。

丙烯醯胺的產生是因食物經烘烤或油炸後,食物中的天門醯胺和還原糖會發生梅納褐變反應,進而產生丙烯醯胺;它也被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中心歸類為2A致癌物。根據統計,有超過七千種食物中含丙烯醯胺。

食藥署簡任技正林旭陽說,美國這起案例很有趣、觀念很新穎,也一度引發食藥署內部討論。我國曾在二○一二年發布指引,建議食品業者如何降低食品中的丙烯醯胺含量。

林旭陽說,目前世界各國雖都提醒民眾和業者注意攝取量,但沒有相關限量標準,也沒有對此要求加註警語的措施,最大原因跟食品種類太多有關。

目前食品須加註警語的包括含番瀉、蘆薈、食品過敏原(如蛋、蝦、花生等);還有醒語如「健康食品多食無益」等,提醒消費者要注意攝取量和內容物。

林旭陽說,食藥署會持續關注國內外相關對丙烯醯胺的研究和管理,也都會納入未來相關規範的考量;國家環境毒物研究中心也設有丙烯醯胺專區,建立食品中丙烯醯胺含量的背景值資料庫,民眾可多方參考。

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主任顏宗海表示,烘焙咖啡的高溫製程,會因化學變化而產生微量丙烯醯胺,目前丙烯醯胺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2A致癌物,也就是在動物實驗證實過量會增加腎上腺腫瘤、甲狀腺腫瘤、睪丸腫瘤等風險,但在人類尚未證實會致癌,屬於可能致癌物。

顏宗海指出,不少流行病學研究指出,適量飲用咖啡可降低心血管疾病與罹癌風險,但若是過量則可能心悸、血壓飆高,提高致病機率,因此咖啡仍可以喝,只是要注意不可喝太多,建議每天每人每公斤體重可攝取咖啡因六毫克,等於五十公斤的成人約三百毫克,以市售研磨咖啡、即溶式咖啡平均每杯一五○CC、咖啡因含量約六十五毫克至一一○毫克不等,等於一天喝兩、三杯就差不多。 此外,顏宗海也提醒,購買咖啡豆、咖啡粉最好選擇真空包裝,一旦開封未食用完,則要冷藏保存,以免因為潮濕、黴菌產生恐會致癌的赭麴毒素。

相關新聞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