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僑務電子報

:::

花蓮首度精品咖啡評鑑 評審:超乎預期

2017-12-01
自由時報訊
分享
分享至Facebook 分享至Line 分享至twitter
花蓮是全台第6大咖啡產區,11月起採收,只採取成熟的紅色漿果。(自由時報提供)
花蓮是全台第6大咖啡產區,11月起採收,只採取成熟的紅色漿果。(自由時報提供)
花蓮精品咖啡評鑑,評審進行「杯測」,品嘗咖啡液高溫、中溫、低溫不同的味道變化。(自由時報提供)
花蓮精品咖啡評鑑,評審進行「杯測」,品嘗咖啡液高溫、中溫、低溫不同的味道變化。(自由時報提供)

(自由時報訊)台灣一年咖啡商機高達新台幣七百億元,「黑金」吸引農民投入。花蓮縣今年首度舉辦精品咖啡評鑑在瑞穗鄉農會舉行,邀請美國咖啡品質協會(Coffee Quality Institute,CQI)認證的「Q Grader咖啡品質鑑定師」擔任評審,歷經二天初選,11月30日選出十二名參加今天的決選,預計選出一金、二銀、三銅牌。

花蓮縣首度辦理的精品咖啡評鑑,各鄉鎮依產地面積來決定報名名額,包括瑞穗廿一位,玉里、富里各四位,吉安三位、壽豐二位以及花蓮市一位,參加農友需繳交二公斤咖啡生豆樣品及同批的三百公克帶殼生豆。

為期三天的比賽,第一天由評審團依美國精品咖啡協會(Specialty Coffee Association Of America,SCAA)標準來篩選生豆,包括含水率需在十到十二%之間、以及瑕疵豆比例包括重大瑕疵、次要瑕疵扣點的次數,因此還未杯測就有五個農民不合格而遭淘汰;且所有樣本都在前一晚由同一烘焙師烘焙,且焙度都落在SCAA色卡55至65區間。

初賽則依照SCAA標準進行杯測,由台灣咖啡協會的咖啡評鑑師、以及農委會茶葉改良場專家等共八位評審,依序進行研磨、聞乾香氣、攝氏九十三度熱水沖煮,聞濕香氣,再經破渣、撈渣後,每一樣本都進行三次的杯測,以品嘗咖啡液高溫、中溫、低溫不同的味道變化,評分項目包括風味、餘韻、酸質、醇感、一致性、甜感、乾淨度、平衡感與綜評等,總分合計一百分,八十分以上就屬「精品咖啡」等級。

評審團主審為台灣咖啡協會理事、具有CQI的Q Grader助理講師資格的林哲豪,他說,首次舉辦咖啡評鑑的花蓮,農民送來的生豆水準整齊,讓所有評審都很訝異,表現「超乎預期」,顯見花蓮農民大多準備好了」;此外,花蓮咖啡農的特色是勇於嘗試新的處理方式,包括日曬、蜜處理等等。

他說,過去可能因距離太遠、或資訊不夠流通,全國咖啡評鑑較少收到來自花蓮的樣本,而杯測及評審過程發現的問題,都會做紀錄提供給農民參考,進一步提升咖啡品質。

相關新聞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