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僑務電子報
:::

「第十二次全國科學技術會議」籌辦成果與結論

2024-12-26
行政院提供
分享
分享至Facebook 分享至Line 分享至twitter
「第十二次全國科學技術會議」籌辦成果與結論
「第十二次全國科學技術會議」籌辦成果與結論

(行政院訊)「第十二次全國科學技術會議」於113年12月18日圓滿落幕,為期三天的會議邀請近1,500位產官學研重要代表出席,其中業界代表佔37%、學研代表佔31%,匯聚各界共識,作為政府訂定未來科技政策與國家科技發展方向之依據。


一、籌辦期間廣納意見,確立策略措施及推動方向

籌辦期間舉辦35場策略研析會議、3場跨部會討論會議、8場議題小組會議、4場分區預備會議、1場圓桌會議,透過系列會議及專家請益等方式,檢視全球科技發展趨勢、我國面臨的挑戰及社會需求等,確立「智慧創新、民主韌性,打造均衡臺灣」之整體推動方向,以及「智慧科技」、「創新經濟」、「均衡社會」、「淨零永續」四大主軸議題架構。


二、四大主軸聚焦我國面臨挑戰及政策推動方向

主軸一「智慧科技」聚焦AI、半導體等新興科技發展與地緣政治等挑戰,將以前瞻視野,透過強化科技布局、建立國際民主夥伴關係、優化跨域人才培育等,提升科技韌性。主軸二「創新經濟」聚焦貿易短鏈化、產業轉型等挑戰,將以創新的思維,透過可信賴供應鏈、產業均衡與AI化等,提升經濟韌性。主軸三「均衡社會」聚焦人口少子化及高齡化、區域發展、偏鄉醫療等挑戰,將以包容的價值,透過普惠多元大眾、提升包容共融、均衡區域發展等,提升社會韌性。主軸四「淨零永續」聚焦氣候變遷、2050淨零排放、資源稀缺等挑戰,將以永續的思維,透過綠色製造及消費、循環經濟、電力去碳化等,提升環境韌性。


三、正式大會提出科技發展願景,齊力支持臺灣產業均衡發展

賴總統清德強調,透過深耕「五大信賴產業」提升臺灣的產業實力,及推動「六大區域旗艦計畫」,打造更具備科技韌性、社會韌性、環境韌性、經濟韌性的生活環境。卓院長榮泰提到,本次會議四大主軸議題為各部會施政重要環節,貼近科技界研究方向,期許科技界扮演技術發展的先鋒,政府則會作為後盾,推動執行相關政策,讓我國不僅能在世界站穩硬體製造的領先地位,並建立具有臺灣特色的大型語言模型及主權AI。吳政務委員誠文表示,本次全國科學技術會議除了延續傳統,更納入前瞻、均衡、共榮特色,並透過運用半導體優勢與跨國、跨業、跨域合作,整合多元與尖端技術,協助各行各業導入AI,達成均衡區域的發展目標,期許未來聯合國際民主夥伴,實現國政願景。台積電魏董事長哲家引言時指出,多功能機器人、無人機、節能減碳與能資源管理都是未來重要的產業趨勢,也是未來臺灣應用AI的重要領域,可運用半導體產業優勢攜手其他產業,帶動臺灣均衡發展。


四、訂定「國家科學技術發展計畫」,落實科技政策推動執行

經過3天正式大會產官學研代表充分討論,會議結論將形成「國家科學技術發展計畫(民國114至117年)」,經本院核定後,由各部會落實計畫推動,致力實現智慧創新、民主韌性,打造均衡臺灣之遠景。

 

「第十二次全國科學技術會議籌辦成果與結論」

相關新聞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