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僑務電子報
:::

成為全世界的博物館!《部長講堂》邀故宮院長吳密察談故宮創新轉型之路

2022-03-09
本報訊
分享
分享至Facebook 分享至Line 分享至twitter

 

僑委會委員長童振源(左)與故宮博物院院長吳密察(右)直播對談
僑委會委員長童振源(左)與故宮博物院院長吳密察(右)直播對談
童振源(左)致贈紀念品予吳密察(右)
童振源(左)致贈紀念品予吳密察(右)

僑委會規劃全新直播單元《部長講堂•與僑胞有約》,由委員長童振源訪談多位中央機關部會首長,希望借重各首長的專業,向僑胞介紹國家重要發展政策及臺灣在各方面的優異表現。3月9日特別邀請到國立故宮博物院院長吳密察,為大家分享「新時代的故宮」,一探故宮的創新轉型之路。

「博物館不能停留在只有好的收藏,更要與時俱進地將古文物現代地呈現。」故宮作為全球知名博物館,吳密察表示如何因應新時代與數位發展趨勢,是他們重要的任務,尤其這幾年因為疫情的影響,更加速轉型的腳步。

吳密察首先介紹故宮的歷史沿革,故宮成立於1925年,至今已邁入近百年的歷史,2015年底位在嘉義縣太保市的故宮南院也正式營運;有別於本院的中式宮廷風建築,南院風格簡潔、現代化,從建築外型就能看出故宮在兩個世代的轉型。

早期故宮以典藏來臺的69萬件文物為主,可以說僅僅是一座寶物的陳列館,但隨著社會大眾對國寶、書畫等古文物的認識,故宮開始針對文物進行不同時代的詮釋;「不再只是純視覺式的欣賞,將提供觀展者更多體驗。」吳密察表示,故宮以打造「友善、開放、智慧、普世」的博物館為四大施政目標。

 

友善空間、開放多元 打造參與式的服務

為貼近不同族群以及各年齡層的觀眾,並提供更友善便利的軟硬體設施,故宮致力打造易於親近的全民博物館,以「參觀者本位」、「友善使用者」為核心理念,進行空間、設施及服務的優化,吳密察強調,應該讓博物館不再是單向傳播知識的場域,而是「與觀眾對話」推動參與式的展示。

故宮過去曾辦理「線上策展人計畫」,讓海內外朋友皆可運用故宮Open Data資料開放平臺中豐富的典藏文物構築線上展覽;吳密察表示,現今世界各大博物館也都積極進行典藏品數位化,因此故宮積極耕耘文物典藏資料庫,與全球共享數位典藏與策展資源,透過網路輕鬆參與交流,並了解世界博物館的概況。

 

導入新媒體與數位科技 建構智慧創新體驗

因應疫情衝擊下而加速的數位時代趨勢,吳密察指出故宮與與國內外學術機構、科技產業界合作,運用臺灣世界頂尖的高科技數位技術,建構智慧博物館;不只推動新媒體數位展演,創新觀展體驗,也擴大線上數位應用,讓民眾即使在遠端操作也彷彿親臨現場,突破時空的障礙與限制。

 

與國際接軌建立普世性 發輝臺灣軟實力

「故宮不只是臺灣的博物館,而是全世界的博物館。」放眼世界知名的大英博物館、羅浮宮以及大都會博物館,吳密察表示故宮應該更積極傳遞普世價值,展現人類文明發展軌跡,與世界不同文明相互交流。

今年故宮也將結合日本大阪市立東洋陶磁美術館,以及京都大德寺龍光院精品,在臺舉辦「老派生活-燒香‧點茶‧掛畫‧插花」展覽,呈現南宋文人的四藝生活;此外,也將與越南駐我國代表處,在臺越南社群合辦「2022亞洲藝術月 越南月」,推出越南主題特展,展現故宮與各國的文化交流。

 

對談時間,童振源讚許故宮已是世界赫赫有名的博物館,吳密察院長上任以來,持續強化故宮的專業與高度,讓臺灣文化結合既有傳統、不斷創新,展開新的國際格局。

而海外僑胞也正是帶動臺灣走向世界的力量,希望透過了解臺灣的優勢,持續鏈結臺灣與僑胞共同協助臺灣發展;童振源也期盼未來故宮能有機會與僑委會海外文教中心以及僑校合作,透過僑胞網絡與資源,向全世界展現臺灣的文化資產。

相關新聞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