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新冠肺炎疫情肆虐與國際政經局勢的影響,海外臺商面臨激烈挑戰;為持續協助海外僑臺商掌握金屬產業最新技術,提升經營競爭力,僑委會與與財團法人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金屬中心)合作推出《全球僑臺商金屬產業技術服務手冊》,提供更多服務項目與資源,以及最新研發技術等資訊。
金屬科技為核心 聚焦五大產業服務僑臺商
金屬中心是唯一以南部為主要據點的研究機構,長期以金屬科技研發帶動產業創新為目標,隨著新興產業的發展及全球產業快速變化,積極協助國內金屬產業轉型升級,朝向產品高值化及製造智慧化發展,維持國內產業的國際競爭力。
金屬中心代理執行長林志隆指出,近年來隨著政府產業發展的推動,金屬中心透過技術移轉、專利授權、試製試作、製程設備開發、協助研提政府計畫、產業研析與調查、檢測驗證等作法,提供解決方案或提供國內產業、海外僑臺商客製化服務;其中,更聚焦五大重點產業,落實關鍵核心技術深耕與產業推廣服務,扮演推動產業轉型升級角色。
第一,協助傳統「金屬材料及製品產業」轉型升級;林志隆表示,金屬中心持續朝向產品高值化及製造智慧化發展,透過智慧化鍛造設備,協助國內大廠開發具高強度、耐高溫、高複雜度的航太關鍵零組件。
第二,「高值精微製品產業」著重在精密模具與元件、精微加工製程技術,以及精微智慧設備開發,透過建立扣件產業智慧製造的示範產線,協助扣件產業高值化;林志隆舉例,金屬中心自主研發的「連續式微型元件熱處理系統設備」,針對高複雜結構或直徑 2mm以下的零件,整合自動進料、即時監測與即時調控主加熱,讓熱處理自動化,使整體收料率達 100%,良率達 99%,大幅降低交期時程與成本減少50%,而這些相關的技術與設備,更提供給特斯拉、BOSCH等國際大廠的國內企業供應鏈使用。
第三、包括精密機械、平面顯示器、半導體等「高值設備產業」;林志隆說明,主要發展成型機械、製鞋機械及生技製藥設備,如「智慧化3D視覺製鞋自動打粗塗膠」使製鞋產業的產能和效率大幅提升,並取代傳統人工手動塗膠,輔導國內傳統產業突破技術瓶頸。
第四、「醫療器材及照護產業」範圍從數位牙科到骨科,以及智慧醫療照護;林志隆分享,金屬中心開發全球第一套「智慧多椎節手術輔助系統」,整合3D複合光學定位系統、手術導航系統及機械手臂,取代現有導航軟體,不只榮獲2022德國紅點產品設計獎,更將傳統設備導入智慧化,有效提高手術輔助程度。
第五、響應國際淨零排放趨勢與政府政策,「綠能產業」成為發展重點;林志隆說,金屬中心聚焦在節能與離岸風電,其中透過蓄熱式燃燒技術,達到節能減碳,優先針對高溫爐、扣件、鋼鐵等產業,透過熱排回收再加熱,有效減少40%的要效能消耗。
此外,也針對循環材料切入,發展回收鋁料再生技術,林志隆解釋在電動車板材輕量化的趨勢下,透過再生鋁材製造,提供產業低碳再生鋁材,使碳排放量較原生鋁降低90%,有效達到減碳效益;而此項技術,也將協助中鋁公司在預計明年完成高雄小港廠區的再生鋁合金回收產線建置。
導入智慧製造與數位轉型 加速產業升級
金屬中心在地服務近60年,依據國內南部產業特性切入,一直扮演協助傳統產業及中小企業的產業升級與轉型的角色。林志隆指出,過去金屬製品產業型態偏重勞力密集,追求規模經濟、大量生產,多數生產製程都依賴人工或老師傅經驗,產品品質不一,不易獲得高階訂單。
因此金屬中心針對表面處理業、鑄造業、鍛造業、沖壓業、模具業等,從材料的數位模擬設計到加工製程,提供完整智慧製造解決方案;藉由雲端網路與AIoT的鏈結應用,以智慧化技術增加生產力、加速開發週期及降低成本,目前已導入64家廠商落實應用,促投逾14億元,產值達42億元,優化整體金屬產業數位轉型。
林志隆相信,臺灣各產業、各領域的領先發展,不只能透過虛實整合、遠距的雲端數位模式,幫助海外臺商建立智慧製造生產線,更從設計、製造到生產,提供完整的系統性服務;也藉由「新興產業與跨領域加值平臺」,整合金屬中心AI、Big data、創新服務等相關能量,持續扮演推動產業轉型升級角色。
結合海外僑臺商之力 鏈結國際市場
然而隨著全球環境及趨勢快速變化,臺灣產業量能雖然強,卻缺乏市場與資金;金屬中心致力推動國際合作,目前已與100多個國際機構簽訂國際合作或策略聯盟,而海外僑臺商長期深耕僑居地,更是臺灣企業邁向國際的重要推手。林志隆鼓勵臺商能回臺投資,或是協助扶植新創企業,並透過海外僑臺商的力量,打開僑居地市場、鏈結國際,共同提升臺灣的國際競爭力。
《全球僑臺商金屬產業技術服務手冊》彙編金屬中心簡介、可移轉技術及技術移轉境外實施規範、產業服務介紹與技術諮詢服務窗口等相關資訊,廣受僑臺商好評;再版更新手冊已公布於「全球僑臺商產業升級與技術服務方案」專區(https://Tech.Taiwan-World.Net),歡迎海外僑臺商朋友參考運用並踴躍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