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僑務電子報

:::

40年保種 活化石蘭嶼豬回家了

2021-08-05
央廣提供
分享
分享至Facebook 分享至Line 分享至twitter
今年1月蘭嶼豬回流原生地,並於6月誕生第一代豬仔,目前都很健康,農委會也舉行記者會,公布這項好消息。
今年1月蘭嶼豬回流原生地,並於6月誕生第一代豬仔,目前都很健康,農委會也舉行記者會,公布這項好消息。
農委會畜產試驗所從民國68年起執行「迷你豬採種計畫 」,歷經40年引種、保種、科技研發等路程,貢獻醫學 發展心臟、血管資材等,今年終於回流蘭嶼產下小豬, 將為蘭嶼文化產業再添活力。 (畜試所提供)
農委會畜產試驗所從民國68年起執行「迷你豬採種計畫 」,歷經40年引種、保種、科技研發等路程,貢獻醫學 發展心臟、血管資材等,今年終於回流蘭嶼產下小豬, 將為蘭嶼文化產業再添活力。 (畜試所提供)

過去蘭嶼島族人重大慶典必用的蘭嶼豬,因長年與商業豬混入雜交,外貌特徵都已明顯不同於原生種蘭嶼豬。由於蘭嶼豬被視為是活化石,農委會畜產試驗所近40年來專注於保種工作,並於2013年正式啟動「蘭嶼豬回老家」計畫,嘗試回流工作,其間由於口蹄疫還未拔針、生物安全考量等種種原因,始終無法成行,直到今年1月蘭嶼豬回流原生地,並於6月誕生第一代豬仔,目前都很健康,農委會也在近日舉行記者會,公布這項好消息,也將登國際期刊分享。

蘭嶼豬與台灣野豬為台灣唯二的原生豬種。國際研究證實,蘭嶼豬粒線體遺傳特徵非常獨特,屬於現存古老的豬種。推算蘭嶼豬起源於60萬年前,在冰河時期由東南亞遷移,來到台灣馴化為蘭嶼豬,被視為活化石相當具有珍貴價值,也頗受國際重視。

台灣近40年來,針對蘭嶼豬進行引種、保種、科技研發、生醫應用等,近10年蘭嶼豬的年產量都維持500頭左右,純正遺傳特性的蘭嶼豬大部分飼養於畜產試驗所台東種畜繁殖場,以發展豬隻供作醫學研究應用為目的。去年在原民會大力支持下,今年1月送第一批10頭公豬,18頭母豬回流蘭嶼地區集中圈養,保留完整純種基因且經過自然繁殖,母豬陸續懷孕,第一頭於6月8日順利分娩3頭小豬,顯示適應當地狀況良好。畜產試驗所所長黃振芳說:『(原音)都有一些家族的歷史,我們會知道他們的血緣關係,不會把兄弟姐妹放在同一個籃裏面,會有相關的規劃,就是避免近親的問題。這一代看起來滿健康的,台東場就是用這種方式交配或是配種,回去之後會幫族人,避免近親的問題。』

蘭嶼豬由於有小耳特徵、體型小,也被稱為小耳種豬,迷你豬。一般豬種1歲齡體重為150至180公斤,蘭嶼豬則只有45至70公斤。畜試所也預計明年舉辦的「第六屆肥豬國際研討會」上,與來自日本、西班牙、匈牙利等世等界傑出專家學者探討各國本土豬的保種與利用發展,屆時台灣蘭嶼豬種保種成果及回流也將登上國際學術舞台。

相關新聞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