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僑務電子報

:::

巴西聖保羅雙年展 闡釋人權等主題

2021-09-25
中央社提供
分享
分享至Facebook 分享至Line 分享至twitter
巴西聖保羅雙年展 闡釋人權等主題
巴西聖保羅雙年展 闡釋人權等主題
第34屆聖保羅雙年展是原住民藝術家代表人數最多的一屆,有來自世界各地的9名參與者,約佔總數的10%。
第34屆聖保羅雙年展是原住民藝術家代表人數最多的一屆,有來自世界各地的9名參與者,約佔總數的10%。

巴西第34屆聖保羅雙年展(Bienal de São Paulo)原定2020年舉辦,因COVID-19(2019年冠狀病毒疾病)延至9月初開幕,展覽主題圍繞在人權、人與人之間的差異和多樣性等層面。

其中,巴西亞馬遜詩人麥洛(Thiago de Mello)在1965年軍政時期入獄期間寫的詩句「雖然黑暗但我唱歌」(Faz escuro mas eu canto),成為本屆雙年展的主題。在這句詩句之後,則是「因為黎明即將到來。」,用來譬喻「不斷為尊重人類生命而進行的鬥爭應得到呼應,且需要發揚光大。」

本屆雙年展由來自39國的91位藝術家,在聖保羅市伊比拉布埃拉公園的雙年展大樓內外展出超過1100件作品。參展藝術家中,男女人數均衡,而且是原住民藝術家代表人數最多的一屆,有來自世界各地的9名參與者,約佔總數的10%。

聖保羅雙年展基金會主席白瑞拉(José Olympio da Veiga Pereira)指出,作為第34屆雙年展的概念參考之一,策展人帶來了「關係」的概念,暗示人們如何在不能夠完全理解他人的情況下,與對方建立關係,「因為人際關係的豐富,正在於人與人之間的差異和多樣性。」

本屆雙年展總策展人、旅居巴西的義大利建築師維斯康提(Jacopo Crivelli Visconti)表示,儘管雙年展延後1年才開幕,反而讓大家有更多時間深化問題和想法,呈現更豐富多元的展覽內容。

本屆雙年展還展出14件藉由不同物品講述歷史的裝置作品,例如由3件屬於里約熱內盧國家博物館收藏的物品組成,它們以不同方式在火災中倖存下來,包括巴西已知的第2大外太空物體「聖塔路琪亞」(Santa Luzia)隕石。

在這些物品周圍有一系列作品,以不同藝術形式陳述反抗力、韌力和鬥爭力等議題,如果只是透過牆壁文字呈現,可能壓扁對這些概念的詮釋。

維斯康提表示,由於雙年展的觀眾多元,對一些人來說,這些裝置最品可能是進入展覽的大門,另一些人可能直接經過,還有一些人或許會對講述歷史比對藝術品更感興趣。

或許藝術做為文化傳承的重要工具之一所扮演的角色,就是引導人們去思考和感受,而懂得思考和感受,就是讓我們真正瞭解世界、國家和我們生活的環境的兩種方式,然後從中採取行動,改變現狀。

觀察參加雙年展的藝術家,以及巴西和世界各地藝術家的大部分作品,無論是以哪種形式創作,都會帶領人們走出舒適區,思考我們生活的世界是否公平,我們所做的是否正確,同時更要理解,有許多不同於我們所選擇的道路。

在雙年展中,可以接觸到許多距離我們的現實非常遙遠的地方、背景和哲學思想的藝術家的作品,而這些作品都可以成為開闊視野的基本工具。

本屆雙年展9月4日開幕,展期至12月5日。訪客不需要預約參觀第34屆聖保羅雙年展,但必須戴口罩和出示至少接種1劑COVID-19疫苗的證明,才能夠進入展覽館。

相關新聞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