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僑務電子報

:::

北美館特展16日登場 從藝術看二戰後未竟之役

2021-10-17
中央社提供
分享
分享至Facebook 分享至Line 分享至twitter
台北市立美術館16日起推出典藏研究展「未竟之役:太空.家屋.現代主義」,透過展出帶領民眾一同探討美蘇冷戰時期如何在二戰後持續影響人們思想乃至藝術表現。(北美館提供)
台北市立美術館16日起推出典藏研究展「未竟之役:太空.家屋.現代主義」,透過展出帶領民眾一同探討美蘇冷戰時期如何在二戰後持續影響人們思想乃至藝術表現。(北美館提供)

當砲火停歇,代表戰爭真正結束了嗎?北美館典藏研究展「未竟之役:太空.家屋.現代主義」,探討美蘇冷戰時期如何在二戰後持續影響人們思想乃至藝術表現,明天開展。

「未竟之役:太空.家屋.現代主義」15日於台北市立美術館舉行開幕前記者會。北美館副館長蔣雨芳致詞表示,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國家,以及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線,雙方曾針對文化美學、太空科技競賽展開長達半世紀的意識型態對抗。

蔣雨芳分享,特展要探討的就是台灣藝術在這種時代氛圍裡的面貌,「這個展覽讓我們看到冷戰時期中,藝術、設計、科技的匯流,同時也暗示人們對美好生活持續追求的夢想一直都在」。

特展由台灣策展人許芳慈和新加坡策展人陳麗瑩(Kathleen Ditzig)策畫。許芳慈透過預錄影片表示,「未竟之役:太空.家屋.現代主義」可說是建構於北美館典藏品所誕生的展覽,這檔展覽同時也是向前輩藝術家致敬,感謝他們在艱困的歷史環境中,提供後人無限的思想及展示藝術的無限可能。

展覽中可見美蘇冷戰期間各種歷史片段,例如美國積極以政治外交手段爭取「自由世界」陣營以對抗共產,美國新聞處不只在國際上展示台灣藝術家的創作,甚至在台灣協助推動民間工藝與藝文推廣計畫。

而藍蔭鼎擔任主編、楊英風任美術編輯的「豐年」雜誌,也呈現雜誌如何以樸拙的視覺風格描繪美援期間(1951-1965)的台灣鄉村日常,同時為戰後台灣的視覺藝術發展留下史料。

陳麗瑩表示,二次世界大戰後的美蘇冷戰,其實不只對全球產生影響,也形塑人們看待事物的眼光,甚至影響到現在仍持續存在。台灣同時期藝術家的經歷也非常特別,他們到世界各地去遊歷、展開新眼光,以人類歷史為尺度,想像全球集體未來,這些都是戰爭結束後的未竟之役。

「未竟之役:太空.家屋.現代主義」將於10月16日至明年2月20日於北美館2A、2B展覽室展出。

相關新聞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