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僑務電子報

:::

「僑見大來賓」首集直播 邀盧佳慧談跨界藝術裡的美麗臺灣

2021-11-05
本報訊
分享
分享至Facebook 分享至Line 分享至twitter

 

「僑見大來賓」首集直播 邀盧佳慧談跨界藝術裡的美麗臺灣
「僑見大來賓」首集直播 邀盧佳慧談跨界藝術裡的美麗臺灣

臺灣文化軟實力全球有目共睹,為了讓更多外國友人及僑胞朋友們看見臺灣藝術家的傑出表現,僑務委員會特別規劃「僑見大來賓」直播節目,邀請各領域的創作藝術家及團隊到節目中來分享他們的故事,透過文化藝術,傳遞更多來自臺灣的美好價值。

11月5日第一集直播節目,首位大來賓就邀請到白鷺鷥文教基金會董事長盧佳慧,暢談她如何從一位專職鋼琴家,轉變為帶領白鷺鷥文教基金會從事跨界藝術表演的先驅者。

盧佳慧說,白鷺鷥文教基金會是非營利組織,致力於蒐集臺灣音樂與民謠,出版全臺第一本音樂百科辭書,對台灣自然、文化、歷史作有系統的整理、保存與出版,即將邁入30年。

善用科技,讓表演藝術更上一層樓。「科技使人便利,同樣能使表演藝術擁有更多可能性」,盧佳慧認為,白鷺鷥文教基金會同樣也要跟上時代的腳步,秉持傳承與創新,嘗試多種跨界合作,將台灣之美、台灣之聲、台灣之創,推向國際。

她也指出,在跨界合作中,初始科技與藝術就像兩條平行線,重要的就在於「磨合」,才得以將所有專業交集融會在一起,每次表演就像是在坐雲霄飛車,沒日沒夜的在尋找更好的呈現方式,甚至到表演前一天還在大風吹,時常令她冷汗直流,但最後的成果卻往往讓人非常驚艷,這也是激發創作家創作的最重要動力來源。

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藝文表演都被迫暫停,盧佳慧談到,危機就是轉機,例如「奧地利電子藝術節」就因為疫情影響,近兩年皆改為線上舉辦,所以白鷺鷥文教基金會才有機會與近100個國家共同參與,在線上展演。

盧佳慧為白鷺鷥基金會於台北藝術博覽會舉辦之「印象臺灣」展演,擷取基金會與多位藝術家跨界合作之陶盤、文創商品、出版品、多媒體即時互動劇場和音樂視覺表演精華。結合國內各界菁英之智慧及創造力,從台灣土地、自然及歷史事件出發,集體共同新創,絕對原創!絕對台灣!「印象臺灣」榮獲德國標誌性創新建築獎傳達類 Iconic Award,由德國政府品牌舉辦,德國設計委員執行,創於1953年,表彰遠瞻創新之人。此外,她所設計的「XR Obsession 迷」、「Amore 夢鍵愛琴」和「Butterfly Orchid蝴蝶蘭」等作品,更是不斷屢獲國際大獎。

盧佳慧的父親盧修一為已故立法委員,母親陳郁秀為公共廣播電視集團董事長,從小就在音樂環境下長大,但是她說,她也曾經一度叛逆,不想再學音樂,因為走這條路是很孤單的。但到最後要做選擇的時候,她仍然放不下音樂。近年來盧佳慧更轉型致力於創作,從表演家晉升為創作者,尤其是專注在結合音樂、美術、科技與表演的創作,勇於挑戰和創作新媒體的音樂表演藝術,開創新音樂表演的新局。

近期,盧佳慧也將應「C-LAB 2021 聲響藝術節:Diversonics Festival」之邀,參與開幕演出得獎之作《蝴蝶蘭》,即時搭配3D動畫,二次創作江賢二老師畫作。從分解、排列、重組重製、無縫接軌,思緒千絲萬縷,百轉千迴。結合多媒體科技藝術,揉合抽象音樂與具象美術。聲響藝術節為期兩週將推出「當代精選」、「電影音樂會」、「舞蹈之聲」、「展演裝置」、「校際合作」等五大單元,邀請藝術家、團隊合作共製,推出18 組作品,包含90 多位各類創作者、演出者參與,展現當代音樂與聲響藝術的跨域創作多樣性,非常令人期待盧佳慧會如何和這些創作家碰撞出更多新的火花。

「C-LAB 聲響藝術節:Diversonics Festival 」:https://clab.org.tw/events/2021-sound-festival-diversonics/
盧佳慧網站:http://www.chiahuilu.com

 

相關新聞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