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僑務電子報

:::

粒線體基因可望成頭頸癌標記 陽明交大驗證

2022-05-10
中央社提供
分享
分享至Facebook 分享至Line 分享至twitter
陽明交大口腔生物研究所教授黎萬君(右)、博士謝宜達(左)從細胞代謝角度切入,研究粒線體基因調控對頭頸癌細胞特性的影響,證實粒線體轉錄因子(TFAM)及粒線體DNA有調控癌細胞的特性,具備成為偵測頭頸癌標記的潛力,成果獲刊國際期刊。(陽明交大提供)
陽明交大口腔生物研究所教授黎萬君(右)、博士謝宜達(左)從細胞代謝角度切入,研究粒線體基因調控對頭頸癌細胞特性的影響,證實粒線體轉錄因子(TFAM)及粒線體DNA有調控癌細胞的特性,具備成為偵測頭頸癌標記的潛力,成果獲刊國際期刊。(陽明交大提供)

陽明交通大學實驗證實,粒線體轉錄因子(TFAM)及粒線體DNA有調控癌細胞的特性,具備成為偵測頭頸癌標記的潛力。成果刊登在期刊Cell Death and Disease(細胞死亡與疾病),並獲選為每月精選。

正常細胞「癌化」的原因,一直是科學界熱門研究議題,陽明交大口腔生物研究所教授黎萬君、博士謝宜達從細胞代謝角度切入,研究粒線體基因調控對頭頸癌細胞特性的影響。

粒線體是細胞內除細胞核外也有DNA的特殊胞器,研究團隊在一系列研究中發現,與正常細胞相較,癌細胞內的粒線體轉錄因子及其下游基因表現特別低下,也提升了癌細胞成長、分化、轉移等惡性程度。

黎萬君透過陽明交大新聞稿指出,正常細胞透過粒線體的呼吸作用來獲得能量,但癌細胞卻不喜歡粒線體。研究也間接證實在癌細胞「變壞」的過程中,會透過許多不同的代謝改變,來迎合惡劣環境(如缺氧),進而讓自身存活。

在缺氧環境中,為了取代粒線體的呼吸作用,應付大量能量的快速需求,癌細胞會透過重塑中心碳代謝(Central Carbon Metabolism)機制,取得生存所需能量及生物質(Biomass)。

研究團隊透過活化癌細胞內的訊息傳遞路徑,讓癌細胞在無法透過其他分子機制獲得生長優勢。在舌頭、口腔及下咽等頭頸癌常見部位的細胞,都獲得類似的結論,證實粒線體轉錄因子是頭頸癌的抑制因子,可望作為預測頭頸癌的指標之一。

謝宜達表示,粒線體可被當作獨立個體而非胞器,不僅擁有自身的遺傳物質和獨特的外觀構造,科學界也陸續證實,許多遺傳疾病與粒線體的缺陷息息相關,種種現象表明粒線體在疾病中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值得後續研究探討。

 

相關新聞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