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第一場的12生肖手偶文化教學後,第二場的海外民俗文化種子教師在地研習於5月14日在雪梨臺灣學校西北校區隆重登場。由文化種子教師劉麗瓊以繪本「劍獅出巡」帶出臺灣臺南安平當地的文化特色–劍獅。劍獅具風水中辟邪和護家安宅的意涵,藉此讓老師和家長們更能認識臺灣當地的文化特色。
自古以來,趨吉避凶就是華夏民族的風俗。最常見的像八卦、太極、風獅爺,以及石敢當等;不論何者,皆是由辟邪物的造型和涵義,經由宗教儀式的安置,藉以達到避煞祈福的作用,進而安頓人心。根据劉麗瓊教師介紹,臺南安平是臺灣早期開發的區域,散步在巷弄之中經常可以感受到豐富歷史文化的底蘊,尤其是在安平老宅的門簷和照壁上的劍獅。劍師在以前可說是家家戶戶的鎮宅避邪之寶。安平劍獅之由來最廣為流傳的說法是,明朝鄭成功軍隊在臺時,跟隨他的官兵回家後會將劍與盾牌掛在門上。因為所持的盾牌上鑄有威武猛獅之像,宵小見之,便知道這是官兵的住所,便不敢入宅造次。當地居民便於是仿效,將劍獅圖像掛在門前祈求庇佑,結果成為安平民宅的特色。
此次教學課程以臺灣風俗文化為主軸,突破以往的中國傳統文化主題。為增添整個教學現場的文化氛圍,以及讓家長、學生和老師能更具體感受歷史文化。老師藍偉仁特地以厚紙板製作了劍獅盾牌、守護劍獅、老宅以及人物的各種立體圖像,以凸顯安平老宅與守護劍獅之間的歷史情感。
劉麗瓊以繪本「劍獅出巡」講述三隻劍獅尋寶劍的過程帶出主題,接著用投影片講述了安平埕歷史和劍獅由來,並詳述劍獅嘴裡含咬的七星寶劍有其不同意義。劍由左到右表祈福,由右到左表避邪;劍獅口咬雙劍,則有止煞鎮宅之用。 除了寶劍外,有的劍獅還搭配「八卦」或「蝙蝠」圖案。後者取其「福」與「蝠」同音之意。 最後,以輕鬆的「安平劍獅傳奇」影片和劍獅著色,透過輕鬆有趣的方式讓與會者一起來了解臺灣文化特色。 與會老師一致認為這個主題具有臺灣文化歷史特色,非常合適海外僑生學習,紛紛索取相關資料與圖片以作為海外在地文化教學。
這場教學也進行了有獎問答。劉老師上課時不斷的重點提示,老師和家長們也紛紛提問。 最後,有獎問答熱鬧登場,老師們熱烈討論和搶答。過程中劉麗瓊常常故意引導老師們錯誤訊息,以致老師們回答時頓時目瞪口呆,接著會場迸出笑聲,全場大笑,笑聲連連,也為這場「傳奇的劍獅」文化教學,畫下完美句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