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僑務電子報

:::

「台灣這些年,從孤兒變成角落生物」 為何他們認為 時代變化就是台灣大好機會?

2022-05-19
今周刊提供
分享
分享至Facebook 分享至Line 分享至twitter
副總統出席「大肚山產業跨域創新高峰論壇」,並致詞 (圖片來源:總統府)
副總統出席「大肚山產業跨域創新高峰論壇」,並致詞 (圖片來源:總統府)
副總統與出席人員合影 (圖片來源:總統府)
副總統與出席人員合影 (圖片來源:總統府)

「我一直認為,時代如果沒有變化,台灣就少有機會了。要用正面積極的態度,來看國際情勢的變化,」副總統賴清德說。

賴清德及前交通部長林佳龍4月25日在台北一場公開論壇中都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地緣政治、數位科技及地球永續趨勢,皆為當前台灣必須面對的外部變數。

儘管外部逆風不斷,他們認為變化常常帶來機會,台灣又已經具備全球首屈一指的資通訊產業,因此台灣在這不確定的變動時代,仍可望從「永續發展、高值創新及韌性管理」等三大方向走出自己一條路。

 

賴清德:防疫新模式 是要Omicron在台灣社會可軟著陸

賴清德4月25日在「第三屆大肚山產業跨域創新高峰論壇」致詞時表示,地緣政治變化使全球產業鏈加速重組,惟環境驟變也是台灣產業的機會。國家要和產業要共同合作,一起邁向永續之路,在國際上佔有一席之地。

他指出,以台灣面對的三大總體變數來說,新冠肺炎疫情跟大家生活最密切,而政府推動的台灣防疫新模式,就是要兼顧防疫及經濟發展,例如以快篩代替隔離、從精準疫調變成有限度疫調、隔離天數也調整等方向。

「政府所有努力,都是希望Omicron疫情在台灣社會可以軟著陸,這樣跨域創新才有可能發生。」

 

第二大變數就是產業新秩序,當然疫情影響了人際互動及消費行為,促使數位經濟蓬勃發展,且數位經濟不只幫助台灣資通訊產業發展,更有助數位經濟人口增加。

第三大變數就是地緣政治變化,包括美中科技戰及烏克蘭戰事,不僅使各國保守主義興起,產業鏈重組的規模也更大、速度更快,「所以全世界會需要更值得信賴的產業鏈,而面對這個機會,台灣一定要迎頭改上」。

 

林佳龍:如今世界都看見台灣、需要台灣、喜歡台灣

主辦單位大肚山產業創新基金會榮譽董事長林佳龍指出,在這個不確定的時代,台灣正面對四個變化,第一是氣候變遷及能源轉型;

第二是數位科技改變了產業及生活;

第三是美中抗衡,影響了地緣政治及全球化經濟;

第四是COVID-19,「讓我們變成世界一家」。

 

林佳龍也強調,數位轉型及能源轉型是台灣企業界面對不可逆的兩大趨勢。

林佳龍說:「台灣這些年來的發展,從孤兒變成角落生物,大家都看見台灣、需要台灣、喜歡台灣。」

「我們不但是在(全球)供應鏈不可或缺的角色,而且是無害、有利的最佳夥伴。」

 

廖紫岑:轉型的關鍵力量就是韌性

擔任大肚山產創基金會執行長的台數科(6464)集團董事長廖紫岑,則以基金會本身及多家企業為例,闡述「韌性轉型再升級」,強調轉型的關鍵力量就是韌性。

就2018年成立的該基金會來說,希望共學、共創到共好,其中在共學部分至今組織了21場海內外專訪、19場論壇及43場電視節目。

以會員企業的經驗來說,她提到,免稅購物巨頭昇恆昌位居疫情來襲的海嘯第一排,在董事長江松樺全力應變下,公司轉型為百貨公司、員工上直播,還加入NFT拍賣行列,使得如今業績還能有疫情前的三成。

 

口罩國家隊能成功 中部機械業者出力甚多

當然對中部傳產業來說,一個韌性轉型的經典案例,就是疫情來襲後,多家中部機械業者集中自家的產線設備,組成口罩國家隊,不僅自立開發出國產口罩生產線,讓台灣自用之餘還能捐助他國,還促使2021年多個國家捐助疫苗給台灣。

大肚山產業創新基金會是由前交通部長林佳龍在台中市長任內,邀集關心中部產業發展的多位工商界領袖組成,以共榮共好為目標,希望建立一個平台,透過創新技術與跨域合作,帶動台灣區域經濟成長及產業轉型升級。

相關新聞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