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僑務電子報

:::

2022總統教育獎 56名學生逆境中展翅翱翔

2022-05-22
教育部提供
分享
分享至Facebook 分享至Line 分享至twitter
〈逆風飛翔  翻轉人生〉許豈逢
〈逆風飛翔  翻轉人生〉許豈逢
〈突破聽損侷限,萌發無限可能〉黃翊嘉
〈突破聽損侷限,萌發無限可能〉黃翊嘉

總統教育奬為鼓勵能以順處逆,發揮人性積極面,力爭上游,出類拔萃,具表率作用之大專及中小學生,以彰顯國家對學生優良品德及特殊才能之重視為目的,2022年獲獎學生名單今(20)日由教育部公布,全國共推薦352人,經審慎初選,167人進入複選,再由學校教師與行政主管代表、學者專家、社會公正人士擔任複審委員,赴各校實地訪視並推薦各組獲獎名單,最後提至總統教育獎委員會審議通過,共計大專組8名、高中組12名、國中組18名及國小組18名,合計56名學生獲得殊榮。

教育部指出,2022總統教育獎推薦條件以在逆境中仍能奮發向上、樂觀進取,且能發揮服務奉獻、孝行表現等情懷,對社會風氣有良善影響,或在各項領域具特殊才能而出類拔萃者為遴選標準,其中獲獎年齡最小的是11歲國小組就讀於澎湖縣中興國小黃宜萱同學,年齡最大則是53歲大專組就讀於中臺科技大學的李鳳珠。

2022年總統教育獎預定8月5日於臺北圓山大飯店舉行頒獎典禮,蔡英文總統將蒞臨會場,為每位獲獎學生頒發獎狀、獎座及獎助學金:大專組每名25萬元、高中組每名20萬元、國中組及國小組每名15萬元。此外,受推薦參加總統教育獎複審而未獲獎者,也會由教育部擇優頒發奮發向上獎獎狀一紙,以及每名學生新臺幣2萬元,以資鼓勵。

教育部表示,總統教育獎的遴選目的在於鼓勵在求學路上不畏艱難、奮發向上的優秀學生,發掘世間的良善,為他們帶來繼續努力的力量;期望以獲獎者的生命故事,發揚正向生命教育精神。獲獎名單將同步公布於教育部國教署網站「最新消息」(https://www.k12ea.gov.tw/)、總統教育獎專屬網站 (https://pea.ncyu.edu.tw/President/)。國教署未來也將持續透過新聞稿宣揚獲獎學生優良事蹟。首先介紹以下7位獲獎學生。

 

一、〈逆風飛翔  翻轉人生〉許豈逢(淡江大學)

許豈逢因車禍造成頸椎損傷、四肢癱瘓,胸部以下失去知覺與功能,日常生活均需仰賴太太照顧。突如其來的意外雖讓他的生活遭逢巨變,然仍力爭上游,熱愛學習,服務奉獻人群。

他先是自學架設網站,並參加飛鷹人公益資訊服務團隊,獲頒天下雜誌第五屆e世代行銷王最佳公益獎、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網際營活獎;擔任職訓局線上數位學習帶領,績效特優;並於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擔任無障礙網頁設計師與專案經理,於南迴關懷協會及南迴基金會從事資管工作。在資訊方面表現傑出,曾入選教育部特殊教育資訊網傑出人士萬卷書,獲頒臺灣第一屆生命奮鬥獎。

他在復興廣播電臺擔任天使DJ期間,主持「活出美好」節目,入圍廣播金鐘獎;亦在大愛網路電臺主持「聽見生命力」節目,希望能透過廣播媒體傳遞正能量給需要的人。除擔任志工以外,也協助身障團體辦理職業重建課程,並以生命教育講師身分至各級學校宣導生命教育,服務奉獻精神令人感佩。

曾獲第14屆身心障礙楷模金鷹獎、101年全國身心障礙者模範家庭,以及108年全國十大孝恩獎楷模。不受身體限制,學習專業有成,並積極激勵人心,足為全國典範!

 

二、〈破繭成蝶  蛻變展翅〉陳名楊(臺中市立啟明學校)

陳名楊父母離異,自幼與祖父母一起生活,九歲時接種疫苗,不幸嚴重過敏,除了臟器胃黏膜嚴重受損害,眼睛也因眼皮與眼球沾黏導致視力惡化,經歷多次手術,雙眼幾乎全盲。雖病情穩定,卻在身上留下不少色素沉澱痕跡及疤痕,但陳名楊仍展現勇敢堅毅意志,不因疾病侷限個人發展,努力突破,挑戰自我。

就讀啟明學校期間,陳名楊積極學習參與各項才藝活動,靠著僅存的視力與雙手觸摸萬物,感受身邊花草植物姿態丰采,同時藉由手作參加花燈比賽、花藝創作等,皆表現精采。

面對困境的勇氣與熱忱感動同儕,高二時帶領班上參與全國花燈競賽榮獲甲等,高三參加臺中市微電影創作比賽獲得優等,展現多面向才華。他不懼視力日漸退損,貢獻己力幫助他人,三年來主動擔任視聽多重障礙學生的翻譯員及協助者,更曾榮獲全國聽打比賽冠軍,也考取按摩專業證照。

陳名楊儘管深受病痛折磨,卻能積極投入志工活動,樂於公益服務人群,其開朗堅強、樂於服務的正能量,足為典範。

 

三、〈圓缺共翔〉沈利倩(臺中市華盛頓高中)

沈利倩罹患罕見疾病,身體缺乏荷爾蒙,自幼歷經10次化療,後來甚至需要截肢。面對同學不理解的嘲諷,她也曾經挫折失落,但母親鼓勵她「你的腿就是最獨一無二的,不用去在意別人的批評與眼光!」這番話影響了她往後的人生觀,漸漸學會不在意他人眼光,努力做最好的自己。沈利倩突破肢體的限制,藉由寫作、創作繪本、電臺訪談、拍攝微電影活出自己的精彩人生。她對環境保護的關懷及推動生命教育的意識,足堪表率!

沈利倩在文學上表現亮眼,曾榮獲第20屆文薈獎。高中時自創兒童環保繪本《老鷹紅豆的故事》,以繪本與老鷹表演為題材,走入校園與小朋友近距離互動推展「保育觀念」,也分享個人的生命故事,讓「永續環保」與「生命教育」向下扎根,共創社會友善環境。

沈利倩也勇於嘗試微電影,在以日常生活為背景的微電影中,突破內心的煎熬與掙扎,穿著短褲顯露義肢,勇敢邁出步伐走進人群,以自己的生命故事鼓舞更多人珍惜當下,活出自我。

不只如此,沈利倩也積極參與志工服務,獲得保德信青年志工獎、第二屆全國十大傑出青少年。

回想求學路程,沈利倩感謝許多人提攜與勉勵,更感恩在充滿愛的家庭中成長。未來她想成為一名特教老師,帶領學生一起締造生命價值,學習如何幫助他人,並持續以樂觀、積極的態度,感染身邊的人正向迎接生命挑戰。

 

四、〈永不妥協的優「擲」人生〉程耀寬(臺中市立清水國中)

程耀寬來自低收入戶單親家庭,家境拮据,父親罹癌且中風,行動不便,無力工作,家中經濟僅靠新住民母親打工賺取微薄的薪水,還須負擔父親的醫療費用。而為了要多賺些錢,母親幾乎每天都加班到晚上九點多,因此三兄妹要輪流照顧父親。

他國小時常會不由自主地發出怪聲,剛開始並不以為意,然而情況遲遲未能改善,甚至嚴重到影響上課,也遭受同學異樣的眼光,國小四年級才就醫確認罹患妥瑞氏症。一開始先以藥物控制,但因藥物副作用而嗜睡,導致學習狀況不佳,經由老師的引導,開始接觸到鉛球和壘球擲遠,大大改善妥瑞氏症的狀況,身體也變得更健康。

升上國中,程耀寬選擇就讀體育班,在學校組長的建議下專攻鐵餅及鉛球,每日天未亮就搭火車再騎腳踏車到校練習,在教練的悉心指導下,開始嶄露過人天分,在110年臺北市秋季盃全國田徑公開賽一「擲」驚人,以47.15公尺擲破鐵餅項目的大會紀錄。

程耀寬不僅在運動場上表現優異,在班上人緣極佳,深受師長同學肯定,學業成績也始終維持前三名。面對田徑練習及課業他都積極以對,尤其對於田徑的執著、熱忱,更讓他一次次地衝破困境,突破自我。他期許自己將來能入選國手,進一步成為一名運動教練,帶領更多人發揮潛能,尋回自信。

 

五、〈他人眼中的異常,是我的幸福日常〉林鈺芯(嘉義縣立新港國中)

林鈺芯來自新住民家庭,放學後的日常不是無憂無慮地玩耍,而是照顧兩位罹患肌肉萎縮症的兄長,她卻從不抱怨,用樂觀的態度把握生活中的幸福點滴。

本該是家中備受寵愛的么女,但哥哥們在國小一二年級時陸續發病,漸漸因肌肉萎縮的程度加劇,不但不能行走,生活也無法自理,林鈺芯成了兩位哥哥最佳的照護員兼玩伴,縱使陌生人常投以異樣的眼光,但她毫不在意,對她而言,照顧兄長是再日常不過的生活,一家人能聚在一起,就是她最大的幸福與滿足。

林鈺芯的父親患有遺傳性糖尿病,每天三餐都要施打胰島素控制血糖,另外也因肝病須長期就醫,家中經濟僅靠從大陸遠嫁來臺的母親栽種小番茄勉強餬口,到年底收成,所得須先償還借貸,且種植水果須看天吃飯,收入並不穩定。

她用心照顧哥哥,為母親分擔家務,課業也總能名列前茅,她喜歡到學校上課學習,想要透過學習來提升自己,讓家人放心。課業表現傑出之餘,林鈺芯也自告奮勇擔任班級幹部,並積極參與校內外桌球、接力競賽及全國音樂比賽。

懂事的林鈺芯未來想要報考軍校,一來是減輕父母經濟的負擔,二是軍校一畢業就有穩定的工作與收入,三是可以為國家社會貢獻一份心力。她感念一路以來社會多方的協助,讓一家老小有安穩的處所居住,讓她可以安心地上學,她願把這份善念傳遞下去,幫助更多需要的人。

 

六、〈以愛驅趕黑暗,點亮夢想〉蘇智揚(臺中市私立惠明盲校)

蘇智揚因為早產而造成視網膜病變,目前僅能依靠殘餘視力看到一些粗略影像。從小就由母親陪伴接受視障專業課程,學習生活自理能力及定向行動等訓練。國小三年級轉學到臺中市私立惠明盲校就讀,住宿生活使他變得更加懂事、獨立,深受師長們的肯定。

然而,去年暑假,蘇智揚的父親罹患食道癌,不久後就病情惡化離世。面對家中突如其來的劇變,他是體貼孝順的好孩子,因為覺察到母親獨立支撐家庭的辛苦,更加自動自發做好份內工作,完成自己的功課,並幫忙照顧、陪伴弟弟,讓媽媽安心工作。也時常將獎品帶回家與媽媽分享,甚至克服視力限制,嘗試練習曬衣服、洗碗、打掃、拖地等家務,希望能為母親分憂解勞。

蘇智揚關懷同儕、熱心服務,在學校總能主動幫忙同學完成任務。住宿在育幼院,也經常協助整理寢室、維護環境整潔,是師長的好幫手。

他也努力突破自身視力的障礙,透過點字閱讀,展現積極認真的學習態度,更充實增進資訊科技應用等技能,曾獲全國點字比賽第一名及臺語演講第五名,並於全國多項視障體育與音樂競賽屢獲佳績,堪稱允文允武的典範。

蘇智揚滿懷感恩的心情,要回報親友師長的關愛及支持,希望未來能更精進語文能力和電腦技能,有機會擔任惠明盲校的老師,教導視障學生學習點字及盲用電腦,讓更多視障學生也跟自己一樣,積極面對挑戰,追求夢想!

 

七、〈突破聽損侷限,萌發無限可能〉黃翊嘉(彰化縣彰化市大成國小)

黃翊嘉出生不久就檢查出極重度的聽力損失,一歲八個月大時,接受手術植入人工電子耳,從此從「無聲」走進「有聲」的世界,也開始了漫長的療育之路。媽媽時常帶著他遠赴異地學語,每天放慢速度跟他說話,讓他聽清楚每個字的發音,但發音還是有困難。後來經由語言治療師的協助,反覆練習送氣的強弱、不斷修正咬字部位,直到幼兒園時,終於讓所有人可以聽清楚他說的話。

上小學前,黃翊嘉再度手術植入第二個電子耳,但學習上仍面臨許多挑戰,例如:很多人同時說話、戶外上體育課、英文聽力測驗等情形,都常讓他聽不清楚。但他不願放棄,積極為自己爭取「聽清楚」的機會,請同學重述語句,或是請老師佩戴調頻系統,甚至自己勤於練習在吵雜環境下的聽辨能力。雖然困難重重,但憑著決心和毅力,黃翊嘉成為演說比賽的選手,也贏得亮眼的成績,榮獲全國聽障生演說比賽第一名,並挑戰一般組,榮獲全縣第二名的佳績。聽障生能夠突破障礙而在口語表達能力有如此優異的表現,著實激勵人心,值得喝采!

黃翊嘉積極進取、多才多藝,他喜愛閱讀,獲選為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的「書香騎士」;對數學和科學也很感興趣,參加了兩次科展研究,皆獲得不錯的成績;現在更對程式設計有高度的熱情,正努力鑽研其中,希望將來能透過程式編寫技術,優化電子耳的聆聽效果,讓聽損者有更佳的生活品質。

從無聲世界走來,一路堅持,終於站上演說臺,字正腔圓說出自己人生的光彩。黃翊嘉在逆境中成長,不畏艱難,樂觀勇敢突破生命侷限的精神,令人敬佩。

相關新聞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