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僑務電子報

:::

波士頓臺灣影展「美國女孩」探討臺美成長文化經驗

2022-06-15
林曉嵐提供
分享
分享至Facebook 分享至Line 分享至twitter
給予愛星 4
出席電影展的全體嘉賓、工作人員、以及觀眾合影。文教中心主任潘昭榮 (前排右二) 也蒞臨會場
出席電影展的全體嘉賓、工作人員、以及觀眾合影。文教中心主任潘昭榮 (前排右二) 也蒞臨會場
ArtsEmerson的Susan Chinsen、TAP-Boston的Matthew Lee、TFFB的Annie Yao (自左至右) 開場致詞歡迎各位觀眾
ArtsEmerson的Susan Chinsen、TAP-Boston的Matthew Lee、TFFB的Annie Yao (自左至右) 開場致詞歡迎各位觀眾
映後座談會由主辦單位和導演製片聯合主持,以問答方式和現場觀眾互動
映後座談會由主辦單位和導演製片聯合主持,以問答方式和現場觀眾互動
導演阮鳳儀 (左二) 以及製片苗華川 (右二) 和觀眾交流觀影心得
導演阮鳳儀 (左二) 以及製片苗華川 (右二) 和觀眾交流觀影心得

美國波士頓臺灣影展協會 (TFFB)、Taiwanese American Professionals-Boston (TAP-Boston),以及 ArtsEmerson 等各協會共同合作,於6月11日上午在位於波士頓市中心的 Emerson Paramount Center上映「美國女孩」電影,並舉行映後座談會,從電影主角因緣際會自美國返臺學習生活的心路歷程,深度探討臺美兩地文化和價值觀差異。

活動首先由 ArtsEmerson的Susan Chinsen、TFFB的Annie Yao,和TAP-Boston的Matthew Lee分別代表各主辦方開場致詞,歡迎大家。駐波士頓辦事處組長施維鈞、波士頓文教中心潘昭榮主任也都到場以行動支持,並向現場觀眾致意。

「美國女孩」是由金馬獎最佳新導演阮鳳儀執導的半自傳電影,描述女主角原本在美國生活,因為母親罹患乳癌突然搬回臺灣定居求學,適逢 2002年至2004年的SARS疫情,探討在生活與文化各層面適應上的衝擊和影響。本片獲得第18屆美國獨立影片、34屆東京影展等提名,並在第58屆金馬獎囊括最佳新導演、最佳新演員、及最佳攝影等大獎項。

在電影結束後,隨即舉行映後座談,由導演、製片與現場觀眾互動,透過一問一答,分享電影的許多製作和幕後花絮。電影中的劇情與許多橋段,引發不少的共鳴與迴響,觀眾紛紛表示自身有類似的成長回憶與經驗。透過電影,大家探討了臺美兩地讓人印象深刻的價值觀和文化特色,例如在美國強調「個人主義」,勇敢追求個體成功的榮耀。也有觀眾表示,自己同樣經歷幼時父母親分隔兩地各自為家庭付出的時代背景。電影中時常以馬的出現,表達主角的心境,嚮往無邊際的馳騁,強烈對比現實所遇見的種種羈絆。導演表示自己因為馬年出生,從馬的推想得到許多創作靈感。整場活動在既輕鬆又具省思的氣氛中結束。

相關新聞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