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僑務電子報

:::

台灣極地研究團隊怕遇北極熊 出發前先打靶受訓

2022-06-28
中央社提供
分享
分享至Facebook 分享至Line 分享至twitter
中大地科系波蘭籍助理教授張文和(右2)為台灣首座極地研究站團隊成員,25日透過視訊連線受訪表示,在北極做研究最怕的就是遇到北極熊、被當成食物,出門做研究都要帶著槍。右為中央大學水文與海洋科學研究所教授錢樺、左4為應用地質研究所所長倪春發、左3為國海院海洋科學及資訊研究中心主任楊文昌、左為副研究員李孟學。
中大地科系波蘭籍助理教授張文和(右2)為台灣首座極地研究站團隊成員,25日透過視訊連線受訪表示,在北極做研究最怕的就是遇到北極熊、被當成食物,出門做研究都要帶著槍。右為中央大學水文與海洋科學研究所教授錢樺、左4為應用地質研究所所長倪春發、左3為國海院海洋科學及資訊研究中心主任楊文昌、左為副研究員李孟學。

台灣首座極地研究站25日在北極冷岸群島揭牌成立。研究團隊受訪時說,由於環境原始,物資和設備運送都很克難;為了嚇跑可能巧遇的北極熊,還得預先接受槍枝訓練,以備不時之需。

由國立中央大學、國家海洋研究院與波蘭哥白尼大學共同合作的首座台灣極地研究站,25日下午在北極的冷岸群島揭牌成立。北極研究站團隊以視訊方式和中央大學同步揭牌,並接受中央社訪問。

中央大學地球科學系助理教授張文和是波蘭籍,來台20年多年、中文十分流利,他受訪時說,在北極做研究最怕就是遇到北極熊、被當成食物,因為在北極,沒有網路、電話可以即時求救。

張文和說,團隊出門做研究時都要帶著槍,不過因為不能傷害北極熊,如果真的遇到,也只能對空鳴槍,希望把熊嚇跑,所幸目前為止還沒遇到過。

中央大學應用地質研究所所長倪春發補充,來北極研究前,每個人都要練習「打靶」,出發前更得拿到相關證照;他笑說,除了槍,台灣傳統的「銅鑼」也是很好的嚇熊方法,並當場示範敲鑼畫面,場面十分生動。

台灣首座極地研究站啟用 高掛國旗歡慶

從極地研究站到北極測站,要搭近5個小時快艇,也需要有人協助運送資源、處理設備搬運等,過程很原始、克難。測站1天只供電6個小時,所有物資都要透過快艇運送到外海,因為沒有碼頭,還得再用橡皮艇和人力逐步搬運,倪春發說,雖然不方便,但也因為有這樣貼近原始自然的環境,才適合做相關研究。

倪春發表示,今年規劃2次到北極研究的計畫,一次是搭配今天的揭牌儀式,另一次預計在今年8月,屆時有約6個研究員前來,進行1週至1個月的研究和地表地質調查等。

能順利設置台灣極地研究站,倪春發也感謝波蘭哥白尼大學極地工作站主任Sobota和張文和來回奔走,以及國家海洋研究院海洋科學資訊中心研究員李孟學協助,設站後能節省儀器搬運人力跟時間成本。

中央大學水文與海洋科學研究所教授錢樺說,設置台灣極地研究站,需要許多機遇、客觀條件配合,及眾人在不同面向分頭努力,中央大學地科院老師是重視協作價值的團隊,未來台灣將以北極研究站為基地,對北極圈內的太空、海洋、水文循環與地質開展全面調查研究。

國家海洋研究院海洋科學資訊中心主任楊文昌說,部分研究在去年已經有初步嘗試,未來會持續擴大,進行從太空到海洋海冰、冰川地形、地表下永凍層與地下水、地質構造等研究。

相關新聞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