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僑務電子報

:::

偏鄉創新教育模式!永續發展目標(SDGs)融合地方創生

2022-08-15
教育部提供
分享
分享至Facebook 分享至Line 分享至twitter
偏鄉創新教育模式!永續發展目標(SDGs)融合地方創生
偏鄉創新教育模式!永續發展目標(SDGs)融合地方創生

為使偏鄉學校實踐永續發展目標,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自108學年度起推動「國民中小學結合社區永續發展輔導專案計畫」,由臺灣師範大學、臺中科技大學、東海大學、靜宜大學、暨南大學、及屏東大學等6所大學,透過輔導共學機制,協助15所偏鄉國中小學將永續發展概念融入學校課程,連結在地社區攜手創生,打造偏鄉創新教育模式,包括:原民文化與生態智慧傳承、社區微型地方創生、人與土地關係及學校社會責任等與SDGs串連的教育創新與實踐。

國教署說明,本計畫以SDG 4「有品質的教育」為核心目標,配合SDG 3「健康與福祉」、SDG 8「工作尊嚴與經濟發展」及SDG 12「負責任的生產與消費」等目標,融入學校校本課程及校務行政,並於課堂教學和社區參訪協作中實踐。

以新竹縣峨眉國中為例,峨眉國中位於峨眉鄉以農業為主要經濟產業,該校以「品格教育、生活實踐、自主學習」為辦學理念,自108年開始參與「國民中小學結合社區永續發展計畫」,便深化發展具地方特質及與生活經驗連結的學校本位課程,並持續以地方產業為基礎,透過食藝課程、職業創客供需課程、茶師培訓等,讓學生實際參與實作發揮創作力,同時也積極與當地大隘三鄉(寶山、北埔、峨嵋)的學校交流與分享課程,以建立學生自我認同與價值感。

同時,該校課程也依循十二年國教以核心素養為主軸,並融合生活經驗與地方文化,讓學生了解當地文化價值;像是職業創客供需課程中,融入真實市場情境,讓學生了解市場定位、撰寫企畫、財務規劃、利潤計算等,也符應永續發展目標SDG 3的社區健康及生活福祉,SDG 8的社區茶葉產業發展和製茶工作的流程,及SDG 12的製茶產業的生產與消費的永續發展。透過課程設計,並安排社區成為學習場域,得以深入地方人文、傳統產業等特色,以此激發學生自主學習動機。

而宜蘭縣岳明國小以SDG 14開發「寄居蟹找新家」校本課程,透過繪本引起學生學習動機,並藉由田野調查及文學創作,讓其感同身受海洋生物的生存困境,引導參與環境保護議題。學校也於「海味便當」與「孩有夢市集」主題課程中,規劃出各年級系列課程,透過教師、社區達人及永續廚師帶領下,讓學童深度了解在地環境、歷史興衰與產業運作,並藉由對當地食材認識、設計季節菜單、親自處理與烹調食材,最後製成便當送餐到社區,並陪伴社區長者共餐,充分回應SDG 2 及SDG 12議題面向。該校培養學童對家鄉的情感、發現自身資源及優勢,將偏鄉弱勢轉化為特色及未來發展的可能。

國教署表示,本計畫輔導團隊與15所國中小學透過課程深化發展,啟動學校、社區與企業間的協作關係,透過與社區攜手,建立教室以外的生活實驗室,以增加學生的學習力、培養獨立自主的應變力,並連結農業智慧化生產及現代資訊科技,翻轉成為具進化力的學校,對於偏鄉學校在招生、教育、地區永續發展都將有實質助益。

相關新聞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