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僑務電子報

:::

「鏡像.映像:80後的當代影像藝術」展期倒數 精采活動直擊當代影像形貌

2022-08-19
文化部提供
分享
分享至Facebook 分享至Line 分享至twitter
(展場照)「鏡像.映像:80後的當代影像藝術」的參展作品涵蓋不同圖像製作技術與概念
(展場照)「鏡像.映像:80後的當代影像藝術」的參展作品涵蓋不同圖像製作技術與概念
張暉明,《碎片系列》,2012,單頻道錄像5件,2分,藝術銀行典藏
張暉明,《碎片系列》,2012,單頻道錄像5件,2分,藝術銀行典藏
袁廣鳴,《城市失格—西門町夜晚》,2002,數位輸出,313_x_250_cm,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
袁廣鳴,《城市失格—西門町夜晚》,2002,數位輸出,313_x_250_cm,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自去年度開館以來,陸續透過不同主題展覽探討臺灣攝影及影像藝術史脈絡,並於2022開館週年特別推出「鏡像.映像:80後的當代影像藝術」展覽,探討80年代至今臺灣當代攝影及影像藝術的發展風貌,自開展以來廣受觀眾的喜愛與好評。本展分為「鏡像世界」、「映像人間」二個子題,其中「鏡像世界」展期已進入最後倒數階段,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將在這個週末安排精采的「主題座談」以及「專家導賞」活動,邀請觀眾一起遨遊影像藝術中的景觀世界。

探索展覽背後的故事

本次「鏡像.映像」展覽,特別以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臺北館二樓及三樓場域空間,藉由獨特的空間展示設計,呈現臺灣當代影像藝術的表現風貌;想更進一步了解當代影像藝術家及攝影家們的創作概念?於展期倒數前,您更不可錯過完整走訪「鏡像.映像」展覽的機會。於8月19日下午2:00將邀請臺灣藝術大學姜麗華教授以攝影評論者的角度,帶領觀眾實地走入展覽,深入完整地評賞1980年代後的臺灣當代影像藝術;透過專家導覽,探索藝術家們如何透過影像,以自我觀照的方式呈現外界風景與社會景觀,同時也回顧臺灣社會走過動盪的80年代,邁向當代的社會環境變遷。

直擊影像概念的對談

隨著影像科技發展,不同藝術形式之間的界線逐漸消解,影像不僅是生活中的溝通方式,同時跨界成為「劇場製作」中的重要元素。國家攝影文化中心所規劃的「面向遼闊景觀:1980後的當代影像藝術」系列座談最後一場活動,將於8月20日下午2:00邀請「鏡像.映像」展策展人邱誌勇教授,及影像創作者張暉明、周東彥以「虛實交疊的影像」為題進行對談。張暉明及周東彥二人擅長以視覺影像結合舞臺場景,帶給觀者突破性的時空概念與藝術形式。這次主題對談活動將從科技藝術的創作趨勢以及共創實驗精神出發,討論影像、劇場以及觀者的跨界關係,並探索多元藝術形貌的敘事可能。

循著臺灣攝影及影像藝術史的發展脈絡,國家攝影文化中心精心籌備的各檔展覽鋪陳出清晰的臺灣攝影觀點,「鏡像.映像:80後的當代影像藝術」呈現臺灣當代影像藝術豐沛的創作能量,傳遞臺灣社會隨著文化及經濟發展,攝影藝術所蘊含深入現實生活的影響力。「鏡像世界」的展期將於本週末邁入尾聲,另一子題「映像人間」將持續展出至9月11日止,歡迎對攝影及影像藝術有興趣的朋友們,把握機會到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臺北館參觀。

 

「虛實交疊的影像」主題對談

活動時間:2022年8月20日下午2:00
活動報名:https://reurl.cc/O44AN3

「鏡像.映像:80後的當代影像藝術」專家導賞
活動時間:2022年8月19日下午2:00
活動報名:https://reurl.cc/XVVj83

鏡像.映像:80後的當代影像藝術
「鏡像世界」子題 展期:2022年4月20日至2022年8月21日https://reurl.cc/jGG1KZ
「映像人間」子題 展期:2022年5月19日至2022年9月11日https://reurl.cc/3YYoq0

相關新聞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