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僑務電子報

:::

七年級生返鄉「3天賠光百萬資金,沒放棄創業夢」 地方創生助北漂青年返鄉創業 創生從地方扎根

2022-08-24
今周刊提供
分享
分享至Facebook 分享至Line 分享至twitter
七年級生返鄉「3天賠光百萬資金,沒放棄創業夢」 地方創生助北漂青年返鄉創業 創生從地方扎根
七年級生返鄉「3天賠光百萬資金,沒放棄創業夢」 地方創生助北漂青年返鄉創業 創生從地方扎根
好蝦冏男社社長 李富正與女兒們一起在魚塭旁,帶領遊客體驗捕蝦。
好蝦冏男社社長 李富正與女兒們一起在魚塭旁,帶領遊客體驗捕蝦。
茅鄉炭坊第三代羅志方,返鄉接下家中香茅精油事業。
茅鄉炭坊第三代羅志方,返鄉接下家中香茅精油事業。
油籽學堂創辦人陳煥明與太太粘瑜宸,將家中傳統製油廠轉型。
油籽學堂創辦人陳煥明與太太粘瑜宸,將家中傳統製油廠轉型。
好蝦冏男社成立的「黑腹帥美養成計畫」青年工作培力站。
好蝦冏男社成立的「黑腹帥美養成計畫」青年工作培力站。
國發會大力推動地方創生,主委龔明鑫與在地業者交流互動。
國發會大力推動地方創生,主委龔明鑫與在地業者交流互動。
地方創生券結合行動支付,推出現金回饋活動。
地方創生券結合行動支付,推出現金回饋活動。

國發會推動地方創生,2019年為地方創生元年,接著在2020年啟動「地方創生2.0」,串聯在地青年,設立青年工作培力站、增設多元徵案途徑,促進青年返鄉、留鄉意願,為地方注入新活力,希望透過地方創生推動,達到「均衡臺灣」的願景,其中不乏逐漸擦亮招牌的案例。

3天燒光百萬資金 返鄉青年沒放棄創業夢

「我們都是靠水養大的孩子,所以對水有一種眷戀,」從小在雲林縣口湖鄉長大的李富正,大家都叫他阿正,與幾位好友一起創辦了「好蝦冏男社」,將家中荒廢20年的魚塭重新改造後,以養殖友善、無毒水產。完全沒有養殖背景的他們將廢棄豬舍再進行改造成養殖魚塭,沒想到遇到砂石車酒駕撞到電線杆造成停電,整池的石斑魚苗種缺氧全部死掉,短短3天就把百萬資金燒光。

其實,阿正創業一路走來面對許多挑戰,但從未放棄夢想,他笑說,「幸好一開始有當地的養殖戶、契作戶陪伴,才讓我們度過創業維艱的關卡。一開始創業金流短出,他們都忍受我們心賣貨再付款,能夠回到自己熟悉的地方,整合在地資源、接地氣,是讓我堅持下去的動力。」另一方面也拜網通資訊發達所賜,阿正說:「雖然人在台灣偏鄉,一要能做到美國、日本的生意。」

真正讓阿正義無反顧返鄉創業的,就是希望無憾與陪伴,「家人是最大的財富,可以與我們愛的、與愛我的人一起生活,是比任何財富更大價值。」

香氣串聯三義 復興香茅產業

《茅香炭坊》位於苗栗三義雙湖村,創辦人羅萬真與兒子羅志方在畢業後返鄉,自行栽種香茅田,卻打造出煉油專屬的香茅寮。羅志方回憶起阿公時代,家中就以提煉精油代工維生,鄰近挑炭古道以木炭產業聞名的山林步道,在40、50年代的台灣,三義以燒製相思木炭與種植香茅、提煉香茅油為主要經濟收入,直到2013年羅志方大學後返鄉,發現因化工盛行,造成香茅產業嚴重沒落,他決定放手一搏。

對比數十年的風光時期,苗栗三義一半土地都在種植香茅,羅志方觀察到當地有許多荒廢林地,「其實當地的老人家,對於香茅種植與煉製仍舊保有深刻記憶,結合老農的記憶與土地復興,我們希望找回以往產業榮景。」

一塊一分地的田,一次可產出約一頓的香茅,一年兩次收成,羅志方採用傳承自阿公的古法煉油技術,6百公斤只能提煉出4公斤精油,他說:「栽種香茅又熱又累,過程還不時會被香茅割傷,其實得付出相當大的體力與時間成本。」

後來《茅鄉炭坊》加入國發會地方創生計畫,跟水保局提周邊場域改善計畫,讓民眾參觀香茅寮煉油過程,可以一邊參與製造精油DIY、手工皂製作與泡腳抒壓等體驗,羅志方進一步與在地產業業者聯手,用香氣串聯香茅、檜木、樟腦等三義特產。

熬過食安危機 近百年老店轉型

位於彰化芳苑的新建美,是深耕在地將近九十年的油廠,總經理陳煥明是家族第三代,面對2013年爆發食用油危機後,消費者對臺灣自製食用油逐漸失去信任感,他全力扭轉這個信任危機。

「阿公陳籤創立油車間到現在89年,我們有產地優勢,透過專業知識分享,讓消費者更深入了解製油傳統產業,因而在2020年打造了油籽學堂。」

除了創辦油籽學堂,新建美也積極推廣食農教育,結合在地契作農民,挑選契作實驗農地,教導彰化在地學童了解芝麻從種植、收割到商品製作的過程,落實食農教育,更串連在地發展協會、藝術家以及文化推廣協會,串聯地方資源共同傳承在地台灣優良的食用油。

青年培力工作站 經驗分享助青年返鄉創業

這些願意返鄉努力耕耘的新世代,正為台灣地方注入一股新能量,在2020年國發會推動地方創生2.0後,從在地扎根注入在地DNA,加入公益、共好的觀念,推動設置地方創生青年培力工作坊,並協助在地蹲點5年以上的青年向外拓展,發揮母雞帶小雞的精神。

國發會主委龔明鑫表示,「2021年有30個青年培力工作站獲得補助,舉辦超過300場交流活動,包含產業培力沙龍、參訪與市集。」經驗分享與傳承,建構出更綿密的支持網絡,共同分享資源,鼓勵更多青年願意返鄉、留鄉扎根。

在共好的理念下,像好蝦冏男社就成立了「黑腹帥美養成計畫」青年工作培力站,為在地青年創業者提供免費的地方創生育成課程,建立支持網絡,分享創業資源,阿正表示,「國發會地方創新青年培力工作站的協助,為偏鄉這塊土地上注入很棒的暖流」,地方創生推動下,鼓勵北漂青年返鄉創業,「相信很多北漂年輕人也渴望回到農村,因為這裡有夠多熟悉的人事物。」

國發會同時推出「多元徵案」途徑,比起過去地方創生提案,多以縣政府、地方鄉鎮公所作為單一的收案平台,現在也可以用地方團體名義來提案,加速地方創生推動!

推食農教育 鼓勵消費者選購在地食材

《好蝦冏男社》將地方創生結合食農教育,讓遊客體驗提蝦籠捕蝦、撒網捕魚,透過導覽講解讓更多人認識養殖漁業,阿正表示,「遊客來到農漁業的生產大縣,參與食漁教育體驗活動,瞭解自己所吃下去的食物生產樣貌,」落實地方創生精神在活動體驗設計。

龔明鑫認為,隨著氣候變遷,2050年達到淨零碳排目標,是全世界的目標,同時也是臺灣目標,重要的四個轉型策略,包含能源、產業、生活以及社會轉型,以及建構「科技研發」、「氣候法制」兩大基礎環境,淨零轉型要從生活中開始改變。「以食來說,選擇食用低碳食物、有機食材或是在地食材,也是屬於一種淨零方式,更鼓勵消費者,多選用在地食材,減少運輸產生的碳排放,降低對於地球的負擔。」

地方創生券加碼回饋 促進消費買氣

近幾年受到疫情影響,對在地創生店家營運衝擊也不小,為了刺激民眾消費與帶動經濟發展,2022年初國發會推出地方創生券,加上地方創生券結合行動支付,再推出的現金回饋活動,龔明鑫展示成績單,「兩波活動有750家地方創生業者受惠,平均每一個店家增加近30萬營收。」

他強調地方創生不只是消耗地方資源,而是以「創生」永續發展,「政府是協助者,所有的年輕人機會是可以更寬廣的,而不只是局限在某些領域。」讓世世代代可以傳承下去,透過創生永續發展,達到「均衡臺灣」的願景,正因臺灣有許多優秀的年輕人,在偏鄉、農村或是山林,正努力用自己的方式,串聯出屬於臺灣的在地精神!

相關新聞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