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僑務電子報

:::

巴黎台灣電影節票房爆滿 年輕族群間打響口碑

2022-10-04
中央社提供
分享
分享至Facebook 分享至Line 分享至twitter
第5屆巴黎台灣電影節9月30日晚間舉辦開幕式,駐法代表處吳志中(右1)與駐法國台灣文化中心主任胡晴舫(左1)出席,在策展人王慧茹(左2)邀請下台灣影人樓一安(右2)、莫子儀(右3)也驚喜現身。(巴黎台灣電影節提供)
第5屆巴黎台灣電影節9月30日晚間舉辦開幕式,駐法代表處吳志中(右1)與駐法國台灣文化中心主任胡晴舫(左1)出席,在策展人王慧茹(左2)邀請下台灣影人樓一安(右2)、莫子儀(右3)也驚喜現身。(巴黎台灣電影節提供)
研讀文化產業管理的費爾丹表示,今年會前來是受到去年參加友人的大力推薦,今年已連續看了3部,非常喜愛,證明台灣電影魅力在年輕族群間做出口碑,逐漸向外擴散。
研讀文化產業管理的費爾丹表示,今年會前來是受到去年參加友人的大力推薦,今年已連續看了3部,非常喜愛,證明台灣電影魅力在年輕族群間做出口碑,逐漸向外擴散。
本屆電影節場場爆滿,策展人王慧茹告訴中央社,今年法國年輕觀眾群明顯大增,應該是口耳相傳的原因,表示台灣電影節已逐漸做出口碑,也可從網路留言中感受到今年關注度勝於往年。
本屆電影節場場爆滿,策展人王慧茹告訴中央社,今年法國年輕觀眾群明顯大增,應該是口耳相傳的原因,表示台灣電影節已逐漸做出口碑,也可從網路留言中感受到今年關注度勝於往年。
今年是電影節首次邀請台灣影人赴法,合作多年的金獎導演樓一安(右2)和金馬影帝莫子儀(左1)現身與觀眾對話。10月1日「該死的阿修羅」映後座談觀眾積極提問,結束後更有大批觀眾要求和兩人合照、簽名。
今年是電影節首次邀請台灣影人赴法,合作多年的金獎導演樓一安(右2)和金馬影帝莫子儀(左1)現身與觀眾對話。10月1日「該死的阿修羅」映後座談觀眾積極提問,結束後更有大批觀眾要求和兩人合照、簽名。
巴黎台灣電影節今年兩位來賓樓一安、莫子儀都向中央社指出,歐洲觀眾看事情的角度很不同,得到有趣的反饋與反思機會,也很高興能介紹台灣文化給當地民眾,讓歐洲觀眾見證台灣電影的發展。
巴黎台灣電影節今年兩位來賓樓一安、莫子儀都向中央社指出,歐洲觀眾看事情的角度很不同,得到有趣的反饋與反思機會,也很高興能介紹台灣文化給當地民眾,讓歐洲觀眾見證台灣電影的發展。

巴黎台灣電影節今年邁入第五屆,特邀金獎導演和金馬影帝赴法參與,場場爆滿,展現台灣多元文化與原創魅力。策展人王慧茹告訴中央社,今年法國年輕觀眾大增,電影節已逐漸做出口碑。

巴黎台灣電影節9月30日晚間舉辦開幕式,除了駐法代表吳志中出席致詞外,台灣影人樓一安、莫子儀也受邀驚喜現身,引起現場觀眾沸騰。今年電影節票房幾乎完售,多年經營後,已在法國年輕族群間口耳相傳,廣受喜愛與支持。

電影節今年選映「月老」、「綠色牢籠」、「廢物」、「我那遙遠的呼喚」、「該死的阿修羅」、「日曜日式散步者」、「聽見歌再唱」、「一席之地」,以及幾個月前才數位修復上映的經典作品「少年吔,安啦!」,於巴黎人文薈萃拉丁區與巴黎日本文化會館播映。

策展人王慧茹向中央社表示,希望呈現較新的影片,讓歐洲觀眾和當代的台灣接軌。其中比較特別的是「少年吔,安啦!」,30年前台灣票房失利,卻在坎城影展大放異彩,再次把影片帶回法國,充滿意義。

今年電影節的焦點影人為金獎導演樓一安,王慧茹說:「導演作品有很濃的人文關懷,關注台灣土地與族群。台灣的多元文化面向很適合讓法國觀眾看到。現在台灣受國際關注,可以讓法國人了解我們和中國的不同,例如台灣不只講中文,還有不同族群和語言。」

幾年下來,觀眾輪廓也出現轉變。王慧茹指出,第一屆觀影者多為旅法台人,第二屆後則多了戲院常客或喜歡亞洲文化的中世代甚至銀髮族;而今年最大的不同,就是年輕族群明顯大幅增加,很有可能因為口耳相傳,尤其是在網路留言上,可以感受到今年台灣議題受到不一樣的關注。

研讀文化產業管理的費爾丹(Julien Feltin)就說,去年有位朋友參加,影片讓他印象深刻,因此今年極力推薦身邊朋友參與。他1日受訪當天連看了3場台灣電影,並告訴記者,台灣電影和其他亞洲電影比起來,多了開放的感覺,「我很喜歡文化的混合,島嶼特性清楚可見,也討論很多台灣內涵的議題,非常特別,我已經迫不及待下屆的電影節了」。

今年是電影節首次邀請台灣影人參與影展與觀眾面對面,導演樓一安和「該死的阿修羅」男主角莫子儀的映後座談引發觀眾熱烈提問,結束後更有大批民眾要求和兩人合照、簽名。

樓一安向中央社表示,歐洲觀眾看電影與提問的角度和台灣不同,很珍惜互動的機會,也希望與歐洲影人、影評進一步交流。他說:「我的創作來自自身文化和土地背景,到國外能感受到文化差異,收穫不同的想法和反饋。」

樓一安指出,「廢物」探討美濃土地商品化的問題,看世界的方式和語言能與觀眾共鳴;但歐洲觀眾對客家文化較陌生,剛好藉此機會介紹台灣不同的文化;「該死的阿修羅」則引發觀眾對台灣死刑存廢、虛實界線的好奇與深層討論。

身為金馬影帝的莫子儀告訴記者,法國觀眾的反饋反映出台灣在生命存在的價值定義上還沒那麼開放,「何為『廢物』,而誰又能被評判為『台灣之光』?這凸顯了台灣的成功主義框架,值得省思」。

莫子儀很開心能有巴黎電影節這樣的平台讓歐洲觀眾見證台灣電影發展與嘗試,「很珍惜這樣的機會,因為這裡的人可以看到不同文化中的光芒,讓他們看見台灣人也很努力在維護、思索文化價值的意義。透過這平台,我們能知道繼續前進的方向會被看見」。他也期待未來能與歐洲創作者合作,激盪文化撞擊的火花。

巴黎台灣電影節和在地台灣廠商合作也是一大亮點,除開幕有鹹酥雞、台啤外,每場也都有茶葉、 黑麥汁、珍奶兌換券等抽獎,讓觀眾認識台灣品牌。王慧茹說,「他們也會感覺參加台灣電影節不僅是文化饗宴,但同時也是個氣氛歡樂的活動」。本屆電影節將舉辦至10月8日。

相關新聞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