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僑務電子報

:::

巴拉圭「國際青年親善大使」施婷萱 矢志提高臺灣知名度

2023-01-01
陳亮銘提供
分享
分享至Facebook 分享至Line 分享至twitter
給予愛星 27
施婷萱獲僑務委員長童振源頒發2022年國際青年親善大使
施婷萱獲僑務委員長童振源頒發2022年國際青年親善大使
施婷萱在學期間獲選「質量基礎設施實驗室」的培育人才計畫
施婷萱在學期間獲選「質量基礎設施實驗室」的培育人才計畫
施婷萱(左二)擔任巴拉圭臺灣商會青商會執行秘書一職
施婷萱(左二)擔任巴拉圭臺灣商會青商會執行秘書一職
施婷萱於世華婦女會巴拉圭分會年終晚會上獲得青年親善大使的表揚
施婷萱於世華婦女會巴拉圭分會年終晚會上獲得青年親善大使的表揚
施婷萱返臺參與「全球僑界青年高峰會」活動
施婷萱返臺參與「全球僑界青年高峰會」活動

旅居巴拉圭東方市的臺裔青年施婷萱,於今年度參與了僑務委員會2022年國際青年親善大使選拔的活動,發表了「如何提高臺灣的知名度」的提案,並獲得「國際青年親善大使」的殊榮,於今年度10月份返臺接受表揚。

2001年出生的她雖出生於巴西聖保羅,但在她4歲時,即隨父母移居巴拉圭東方市,與多數臺灣僑民一起成長與生活,當然在其求學期間,亦融入當地巴拉圭社會。在三國邊境城市成長的她,除了位處於當地的中山僑校培育其華語能力以外,在巴西福斯市就讀的原因,同時也精通西班牙語、葡萄牙語及英語,擁有精通多國語言的能力。

施婷萱雖然年紀輕輕,但是已經累積多項不同的工作經驗,在晚上就讀巴西中央大學(Centro Universitário UDC)工業生產管理學系的期間,白天即任職於其父事業之一的Optiliva眼鏡鏡片公司,在四年前從該公司的基層工作學習起,自庫存採購、機臺操作、技術修正到銷售服務,熟悉公司的整體營運,現任該公司的行政經理,在其課業之餘仍不時關心公司的營運績效,掌握公司的整體發展。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由UDC與Itaipu水力發電廠、ABNT(Associação Brasileira de Normas Técnicas巴西國家標準組織)、INMETRO(巴西工業認證機構)、ABRAC(巴西合格評估協會),五方具有公信力的產官學單位,共同提出的「質量基礎設施實驗室」培育計畫。施婷萱在2021年獲選為其唯三的獎學金資格之一,在就學期間獲得實驗室培育計畫的輔導,接觸到許多同齡人無法得到的工作經驗,也累積了很多工業工程上的專業知識。

即使在日班工作以及夜間進修的緊湊安排下,施婷萱仍積極參與臺灣僑民社團以及僑社活動,自2021年起甫21歲的她就加入了巴拉圭臺灣商會青商會,並擔任了執行秘書一職,協助推動會務的發展。曾經總籌了青商會臺僑事業參訪的行程規劃,也主持過會內的採訪節目,在清秀甜美的外表下,也能展現其籌劃執行的協調能力。

其父親施智文為現任巴拉圭洪門協會的會長,母親林意敏則為世界華人工商婦女企管協會巴拉圭分會的秘書長,育有五女的父母不僅在事業上有卓越的成就,在旅巴僑社的眾多活動中也都有他們參與的身影,十足為其子女們在生活及工作中做出了良好的典範。身為長女的施婷萱,當然也在家庭教育的耳濡目染下,扮演起以身作則的好榜樣。

施婷萱受訪時提到,她衷心覺得從父母身上學習到很多示範,感謝從父母身上接受到良好的教育,讓他自年輕即培養出企業家精神的心態,也讓她明白從工作上去完成自己設定的目標與夢想。她也提到在一年多前,感謝來自上帝的關愛加持,讓她更強烈的想要扮演好生活中的每一個角色,以期許自己的人生能走到更遠的未來。

身為臺灣人的子弟,也許成長過程沒有像是在臺灣那樣的求學環境,但是在父母皆為臺灣人的關係下,也是自小就接受屬於臺灣的文化與教育,並且在同儕之中成長也以身為臺灣人為傲。這次參加國際青年親善大使選拔的活動,就是希望能透過這個機會,在僑居地能充分向當地人展示屬於臺灣的各類文化,讓更多當地人能認識臺灣並了解臺灣。

於是在親善大使徵選的過程中,向僑務委員會提出了「如何提高臺灣的知名度」的提案,希望在未來的時間內,不管是透過自身的力量,或是在僑社活動的推動中,能夠扮演起與當地社區民眾的橋樑角色,盡可能發揮出國民外交的功效,協助活絡臺灣僑民與當地社會的互動,以及提昇臺灣在地方社會的形象與知名度。

對施婷萱來說,努力為未來埋下種子並努力耕耘,未來才能有所收穫,因為只有今天就開始行動,才能期許未來有更遠大的理想與抱負,否則所有夢想也都只是個想像。她不認為快速成長是人生發展中最重要的關鍵,而是在一路上往對的方向前進,並且做出符合道德的決定,然後過程中尊重每一個人、誠實守信,如此才有可能等待所有的期盼開花結果。

她同時也想鼓勵其他年輕朋友,多致力於培養不同的技術與能力,加強手上能握有的籌碼,以正確且富有實力的工具來面對未來,挑戰不一樣的考驗,不要讓害怕與恐懼阻止了學習的動機。在僑社的活動中,也有許多學習的經驗可以勇於嘗試,希望未來也能鼓勵更多同儕參與僑社,共同協助推動臺灣僑民與在地生活的各項連結。

相關新聞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