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僑務電子報

:::

太空戰場不缺席 台灣今年起年年發射衛星

2023-01-24
央廣提供
分享
分享至Facebook 分享至Line 分享至twitter
由國家太空中心自製的氣象衛星「獵風者」預計於今年下半年升空。(圖:國家太空中心)
由國家太空中心自製的氣象衛星「獵風者」預計於今年下半年升空。(圖:國家太空中心)

國家太空中心第二枚自製氣象衛星「獵風者」預計今年下半年升空,後續還有福衛八號、合成孔徑雷達衛星,以及B5G低軌通訊衛星的計畫在進行中,預計年年都有衛星要發射。

「獵風者」氣象衛星是繼福衛五號後第2枚台灣自製的衛星,也是首枚自製氣象衛星,尤其上面的酬載為太空中心自行研發的「全球導航衛星系統反射訊號接收儀」(GNSS-R);可以量測出海洋的浪高,並推算出風速,對天氣預測將有相當大的助益,順利的話,預計2023年下半年升空。國家太空中心主任吳宗信說:『(原音)現在全世界同等級,它每天接收的資料量是最大的,這80%都是台灣自製的。』

福衛八號守護國土安全 2024年開始發射

至於福衛八號則是延續福衛五號任務,是由6枚「先導型高解析度光學遙測衛星」及2枚「超高解析度智能遙測衛星」組成,會是更厲害的數位相機,前者從600公里的高度往下拍,可以看到1公尺大小的物件,再經過超解析度處理,可以到70公分;後者甚至可以看到50公分的物件。

吳宗信指出,福衛八號會是「6+2」枚衛星在太空上繞行,每天經過台灣的頻率會很高,對守護國土安全將有幫助,前面6枚衛星依序將在2024至 2029年發射。他說:『(原音)這樣它對我們國土的安全,還有災防的守護,還有跟農委合作,如林相、農業的協助。』

由於福衛八號是光學衛星、要有光才能拍照,所以太空中心也將自製2枚合成孔徑雷達衛星(SAR),將補足夜晚或氣候不佳時的功能,解析度可達0.5至0.7米,規劃在2027年、2028年發射。

B5G低軌通訊衛星 2025年開始發射

此外,美國億萬富豪馬斯克(Elon Musk)正在執行的星鏈計畫,目標發射 1.2 萬顆衛星,台灣也規劃發射「2+4」顆B5G低軌通訊衛星,前面2枚會跟工研院資通所合作,後面4枚會與台灣產業合作,預計2025年、2026年發射。他說:『(原音)希望在2025、2026發射六顆,進行小型星系技術的展現,這個提出來的規格是可以跟國際平起平坐,我想它對台灣在通訊韌性一定會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

吳宗信也提到,只發展衛星當然不夠,台灣現在也正在發展小型入軌火箭,高度會比探空火箭更高、飛行時間更長,有了入軌火箭之後,就能高頻率的將衛星元件跟技術發射上太空,取得「飛行履歷」,不用依賴國外火箭發射,時程會大幅度縮短。

吳宗信也透露,今年會在東部選址,未來2至3年正式建立國家發射場域,讓台灣太空發展進入一個新境界。

相關新聞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