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僑務電子報

:::

杜賓根大學臺灣研究座談會 發表臺灣漢傳佛教佛光山在德國的發展

2023-02-11
鄭伊雯提供
分享
分享至Facebook 分享至Line 分享至twitter
給予愛星 6
陳登翔博士在歐洲當代臺灣研究中心的演說現場
陳登翔博士在歐洲當代臺灣研究中心的演說現場
法蘭克福道場的禪堂
法蘭克福道場的禪堂

德國杜賓根大學「歐洲當代臺灣研究中心(ERCCT)」於2月6日舉辦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陳登翔博士的研究發表會, 陳登翔博士以「漢傳佛教組織佛光山從臺灣到德國的發展」發表演說, 與參與座談的德國學者就佛教組織的發展和佛教徒的認定展開熱烈的討論。

臺灣的佛光山在星雲大師的領導之下, 不僅僅跨出寺院走向城市,深入社會面對群眾之餘, 也超越國界弘法全球。如德國的佛光山組織, 就曾在柏林、杜賽道夫、法蘭克福等地落腳傳播佛法。以法蘭克福的佛光山組織為例, 2000年分會成立, 於2006年正式升級為法蘭克福協會, 成為鄰近廣大佛教徒的信仰中心。傳播佛法、講解經文、翻譯佛教經典、舉辦各式法會及新年元宵節等節慶活動, 極為活躍於佛教的推廣活動。陳登翔對德國學界, 一方面介紹了佛光山的發展歷史, 另一方面也與德國與會學者們探討佛教徒與天主教徒/基督教徒的的認知異同之處。

對德國人來說佛教並不是一個陌生的宗教。最早於1900年代就有德國人到斯里蘭卡等接受佛教教義經典, 並將佛教與印度教思想帶回德國;之後還有達賴喇嘛的藏傳佛教思想, 還有德國在移民史上接受大量越南難民所帶來的佛教徒, 以及眾多泰國移民佛教徒的傳播, 德國人對於佛教徒並不生疏。

在討論過程中,觸及德國與臺灣對於佛教徒身份認同過程的差異,佛教徒是以追求自己的修行,修行個人的德行為主(如我們所說的羅漢道個人的追求), 只走個人的追求, 不像德國天主教徒(基督教徒也是)得受洗才能稱為教徒, 往後並有加入教會組織與繳交宗教稅等情形,  就佛教徒的認定與追求有其「既定的印象」。但實際上,臺灣的佛教徒與佛教組織大多行菩薩道,以服務眾生的人間佛教為主。臺灣的佛教徒還是得皈依到某一佛教師傅或佛教體系, 進入到某一佛教組織之內, 以一起行善做善事,  普渡眾生為目標。

臺德兩地學者觀點的大不同, 所展開的對話與探討, 生動有趣地呈現兩地的異同,更豐富了大家的視野, 增廣不少見聞。

相關新聞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