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僑務電子報

:::

台科大與麻省理工合作 克服固態電池缺點

2023-03-21
央廣提供
分享
分享至Facebook 分享至Line 分享至twitter
圖為台科大校園一景。(臉書)
圖為台科大校園一景。(臉書)

電動車動力出現新曙光,台灣科技大學與美國麻省理工團隊合作,首次發現利用「雙槳輪」機制,加速固態電池充放電速度,解決固態電池困境,研究登上權威期刊封面。

電動車鋰電池起火的消息頻傳,更安全的固態電池研究受矚目,但固態電池充放電速度慢、循環壽命低等問題,一直是阻礙。台科大機械工程系助理教授蔡秉均與麻省理工團隊,及全球多個頂尖學術單位跨國合作,以「雙槳輪」(Double Paddle-wheel Mechanism)開啟了電池材料設計更多想像。

目前電動車、手機等大量電子產品,都是使用屬於「液態電池」的鋰電池,使用的電解質為液態有機物,傳導離子的速度快,但卻屬於易燃物質,安全性不斷受到質疑。相反地,固態電池使用的電解質是無機材料或聚合物,例如陶瓷,較不易燃燒,安全性高,但傳導離子的能力卻比較差。

台科大20日分享團隊透過雙槳輪機制,可有效強化固態電解質離子傳導速度,蔡秉均說明,比起槳輪,「旋轉門」更容易解釋這個機制如何運作。傳統固態電池離子傳輸法是空位傳導機制,可想像成離子在固體中傳輸時,原需要推開旁邊不易移動堅固通道,因此受到極大阻力。

蔡秉均說,透過「雙槳輪」機制,能製造出類似旋轉門的活動性通道,讓離子快速通過,將開啟新一代高導離子材料設計。雖然距離真的應用到市場的產品,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但可以期待有一天,更安全的固態電池會被應用在手機、筆電、電動車中。

這次研究合作成員皆是當今頂尖的科學家,在多項實驗技術與理論計算都位於領導地位,蔡秉均以第一作者的身分,發表此研究在國際能源權威期刊《先進能源材料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還被選為當期封面報導,受到學術圈極高的肯定。

相關新聞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