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僑務電子報

:::

2023紐西蘭臺灣日召集人施振嘉 疫後重生重要推手

2023-03-24
曾昭如提供
分享
分享至Facebook 分享至Line 分享至twitter
給予愛星 0
臺灣日籌備委員會召集人施振嘉開幕典禮致詞
臺灣日籌備委員會召集人施振嘉開幕典禮致詞
僑務委員會副委員長阮昭雄(左)特地前來出席臺灣日,與召集人施振嘉(右)合影
僑務委員會副委員長阮昭雄(左)特地前來出席臺灣日,與召集人施振嘉(右)合影
 市政府行動圖書館也出動支持臺灣日活動,左起辦事處處長陳詠韶、僑務組組長邱亞芬、奧克蘭市行動圖書館Bradley, 僑委會副委員長阮昭雄、僑務委員陳姿穎、召集人施振嘉
市政府行動圖書館也出動支持臺灣日活動,左起辦事處處長陳詠韶、僑務組組長邱亞芬、奧克蘭市行動圖書館Bradley, 僑委會副委員長阮昭雄、僑務委員陳姿穎、召集人施振嘉
臺灣日籌備會召集人施振嘉(右)與出席支持臺灣日的日本總領事Hamada(左1)、奧克蘭副市長Desley Simpson(左2)、駐奧克蘭辦事處處長陳詠韶(右2)等貴賓合影
臺灣日籌備會召集人施振嘉(右)與出席支持臺灣日的日本總領事Hamada(左1)、奧克蘭副市長Desley Simpson(左2)、駐奧克蘭辦事處處長陳詠韶(右2)等貴賓合影
施振嘉(右)與貴賓合影,僑務諮詢委員施慶桂(左1)、僑務諮詢委員施郭鳳珠(左2)、奥克蘭副市長(右2)
施振嘉(右)與貴賓合影,僑務諮詢委員施慶桂(左1)、僑務諮詢委員施郭鳳珠(左2)、奥克蘭副市長(右2)
彩繪希望天燈青少年組頒獎典禮
彩繪希望天燈青少年組頒獎典禮

2023年「臺灣日」獲得空前成功,召集人施振嘉的努力可說是功不可沒。本篇報導特別專訪施振嘉,邀請他分享籌備「臺灣日」以來所面對的各種挑戰與心路歷程。

「臺灣日」活動起源於2016年,由紐西蘭華夏協會發起籌辦,隔年,時任駐奧克蘭辦事處處長周中興期許此活動能長期舉辦、不斷成長茁壯,為紐西蘭臺灣社團發聲並宣揚臺灣文化。因此,周中興在其任內促成信託基金的成立作為準備工作的平臺,並邀請僑務榮譽職人員及各社團負責人組成籌備委員會,持續辦理三年「臺灣日」。

2020年,信託基金會在駐奧克蘭辦事處在時任處長劉永健任內協助進行改選,並修改組織章程,在劉永健及時任僑務秘書的鍾文昌堅持與鼓勵之下,由僑務顧問施振嘉當選新一任主席,並且接下臺灣日籌備委員會召集人一職。

接下重擔後,施振嘉第一個目標,就是希望有更多臺灣社團能一起參與,畢竟這是臺灣僑界共同的「臺灣日」,但如何做能讓臺灣鄉親對「臺灣日」更有參與感?雖然施振嘉起初尚無頭緒,但由於2020年底新冠肺炎襲捲全球,給了他更多思考時間,從歷年活動中尋找借鏡和突破創新的可能性。

施振嘉首先面臨的問題就是「場地」:由於之前所使用位於奧克蘭市中心的Aotea Centre停車空間不足,連工作人員都沒有免費停車位可使用,加上疫情的關係導致人潮大幅減少,而且近年持續進行道路施工,已不再適合作為活動場地。施振嘉又想到另一個場地是ASB展覽館,在預定事宜都洽談好之後,卻因為經營展覽館的公司受疫情影響無法持續營運而取消原訂的預約,在無法確定預計重新開放的日期下只好放棄。施振嘉尋尋覓覓,最後看中新場地Victory Convention Centre,經過多次親自勘查,最後才敲定地點。

第2個難題是「活動日期」,由於疫情在2022年11月後才逐漸穩定,趕在2022年底舉辦太過匆促,加上邊境終於開放,許多鄉親急著回臺探親。綜合多方因素後,施振嘉決定延至2023年3月舉辦。因為3月的氣候較穩定,也和當地其他大型活動時間錯開,籌備過程中,因為委員們行程交錯,所以都以線上會議進行討論。

時間、地點確定之後,真正的挑戰才開始:第一,新場地對所有的鄉親都很陌生,而且不會像以前市中心的場地有過路客順道參觀,因此多數鄉親並不看好。施振嘉雖然感受到這股無形的壓力,但在分析後作出一些突破,例如新增過去場地所沒有的休息處,讓來參觀的人可以停留更久而非路過;另外,場務佈置等工作委由專業人士執行;最後,在戶外場地部分,施振嘉將每一個同屬性團體放在一起,專區專用。

接下來要傷腦筋的是「表演單位」,新場地包含一座擁有2,500個座位的專業舞臺,如何找到具演出水準的表演團體,則是另一大壓力。施振嘉與負責節目籌劃的秘書長江佩真多次探討後,決定以「臺灣原民文化與紐西蘭毛利族的連結」為主題。

臺灣原住民和紐西蘭的毛利族,有著密不可分的文化血緣關係,許多年前毛利族從臺灣開始遷徙的旅程,最後落腳定居在紐西蘭,而30多年來的臺灣移民,似乎也和毛利族祖先一樣,循著相同的路徑,來到紐西蘭移民定居。

在多方接洽後,江佩真提出的「新竹縣嘉興國小合唱團」與世界華人婦女工商企管協會的推薦不謀而合,成為第一個邀請到的團體;第二個邀約的表演團體,是在2022年由駐奧克蘭辦事處處長陳詠韶介紹的屏東娜麓灣樂舞劇團,初次見面雙方洽談甚歡,這次在原民會原住民族發展中心主任曾志勇親自率隊下,為臺灣日帶來精彩非凡的表演內容。緊接著由紐西蘭臺灣華夏協會理事周寶玉接冾兒時好友金曲奬最佳原住民語歌手桑布伊,並由協會承擔桑布伊的節目安排與接待。有了這三個演出團體加盟,不但有足夠的代表性,也奠定臺灣日的演出基礎。

另一項挑戰則是「廣告行銷」與「經費」,施振嘉的想法是只要活動能聚集足夠的觀眾,經費自然就會出現。因此他期望透過「希望天燈彩繪計畫」創造互動性、話題性,當孩子們將天燈圖紙帶回家創作,除了增進親子交流外,也讓活動訊息透過家庭間逐漸傳播開來,達到廣告效果。

施振嘉也藉紐西蘭臺灣日官方網站的更新連結臺灣的社團,並為社團經歷留下紀錄,作為未來傳承的資料庫。因為臺灣日是為了呈現臺灣社團與臺灣文化而成立的平臺,同樣的,他也期許將臺灣日官網打造成所有人與紐西蘭臺灣社區聯絡的入口網站。

經費部份,施振嘉考慮到龐大的經費需求以及過往籌募方式,對於臺灣日舉辦是相當大的挑戰,以至於對擔任召集人是一大壓力。如果能做到開源去創造不同的經費來源,得到更多主流社會的協助,就能夠為未來奠定長久的基礎。

2023年臺灣日成功的吸引近2萬人次的參與,施振嘉也多次表示上天的祝福以及各方好友的幫助,才是促成這次活動成功的關鍵。他以近百人表演團體的食宿問題為例,除了原先大力支持的僑委會之外,又得到原民會以及新竹縣政府的支持,而希望天燈計畫也有好友陳綾昕(松妹)出錢出力,在網站設計則有陳世文協助構建整體設計與僑務顧問李沈愛珠傾全力投入,電子平面廣告也因為臺灣商會會長李昀瀚的關係省下不少經費。而經費申請,透過陳詠韶、好朋友太平紳士梁鈴鈴等,也有許多新的突破,每當困難浮現時,總有許多貴人挺身而出。

施振嘉表示,在面對這麼多挑戰的時候,他心中的考量永遠是活動的本質:「如何透過臺灣日,讓更多人認識臺灣;分享我們文化,讓當地民眾更了解、尊重,進而融合成一個和諧的社會。」他說這次的成功,不只是吸引了超過預期的參觀人潮,更是成功地凝聚了所有臺灣的僑社、僑校及僑胞,使所有的參與者與有榮焉,共同為「我們的」臺灣日感到驕傲,更讓主流社會看到臺灣的軟實力。

施振嘉心目中「臺灣日」的理想藍圖,因為他海納百川的個性及事緩則圓的處事風格,集結了眾人之力,終將臺灣的人文、美食及移民多年對在地社區的關懷,成功展現在紐西蘭這片土地上。

相關新聞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