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僑務電子報

:::

打造最強「豬」隊友 不斷進化的台灣豬肉產業

2023-04-30
台灣光華雜誌授權提供
分享
分享至Facebook 分享至Line 分享至twitter
台糖提供
台糖提供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認為,台灣在豬隻重大疾病的防治有目共睹,不僅讓國產豬肉的品質獲國際認同,更增加農民的競爭力。(林旻萱攝)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認為,台灣在豬隻重大疾病的防治有目共睹,不僅讓國產豬肉的品質獲國際認同,更增加農民的競爭力。(林旻萱攝)
(上圖)過去,養豬場因為臭氣、汙水的問題,經常被視為鄰避設施。(外交部資料)
(上圖)過去,養豬場因為臭氣、汙水的問題,經常被視為鄰避設施。(外交部資料)
東海豐的新型豬場,採負壓水簾式豬舍,有室內溫度控制、自動餵食系統等,還有密閉負壓能降低疫病傳播;不僅翻轉豬場形象,也是產業升級的示範。(台糖提供)
東海豐的新型豬場,採負壓水簾式豬舍,有室內溫度控制、自動餵食系統等,還有密閉負壓能降低疫病傳播;不僅翻轉豬場形象,也是產業升級的示範。(台糖提供)
台灣的豬肉屠宰、加工與時俱進,以接軌國際為目標。圖為嘉一香的肉品分切作業區
台灣的豬肉屠宰、加工與時俱進,以接軌國際為目標。圖為嘉一香的肉品分切作業區
(左圖)東海豐農業循環園區是全球第一座「BSI循環經濟」認證的養豬場,吸引國際前來取經。(台糖提供)
(左圖)東海豐農業循環園區是全球第一座「BSI循環經濟」認證的養豬場,吸引國際前來取經。(台糖提供)
豬隻的排泄物經過處理,可沼氣發電成為再生能源,沼渣、沼液也可循環再利用
豬隻的排泄物經過處理,可沼氣發電成為再生能源,沼渣、沼液也可循環再利用
台灣赴日舉辦豬肉餐車活動,宣傳台灣豬肉的好滋味。 (農委會提供)
台灣赴日舉辦豬肉餐車活動,宣傳台灣豬肉的好滋味。 (農委會提供)
豬肉與台灣的美食文化息息相關,台灣的養豬產業眾志成城,要讓國產豬跨境飄香
豬肉與台灣的美食文化息息相關,台灣的養豬產業眾志成城,要讓國產豬跨境飄香
林旻萱攝
林旻萱攝

台灣小吃聞名世界,滷肉飯、小籠包、肉圓、刈包等,豬肉更是其中的精髓,滷得夠味、鮮香四溢的肉汁,光想就讓人口水直流。近年台灣陸續解除為口蹄疫區、成功防堵非洲豬瘟,今年開始停打豬瘟疫苗,若一年都沒有病例,未來有望成為亞洲唯一讓三大豬隻疾病都在國土絕跡的國家。不論是外銷或是來台觀光品嚐美食,台灣養豬產業眾志成城,要讓國產豬成為安心美味的代名詞。

 

早年有句俚語說:「沒吃過豬肉,也看過豬走路。」傳神地描繪過去農業社會的台灣,養豬是許多家庭的副業,在種植作物之餘,零星養個幾隻,豬的排泄物可以做為肥料,小孩的學費、女兒的嫁妝,有時都靠賣豬變現來應急,豬隻是農家珍貴的財產。在那個物質缺乏的年代,雖然豬肉是逢年過節才可能吃上一口的奢侈品,但養豬的經驗卻是許多人的共同記憶。

 

養豬的時代記憶

出身傳統農家的行政院農委會主委陳吉仲的童年亦是,「從小我們就要幫忙,包括洗豬舍、接生小豬、剪牙齒之類。」因為小豬要吸奶,把牙齒剪掉才不會咬傷豬媽媽的乳房。陳吉仲細數兒時養豬的種種。

跟上台灣豬肉外銷的榮景,養豬在陳吉仲家中,從副業逐漸擴充為主業。1995年,陳吉仲的父親向農會貸款興建豬舍,養了一、兩百頭的種母豬,在當時算是不小的規模。然而,1997年,台灣因民眾走私感染口蹄疫的豬隻,加上當時農戶間串門子,稀鬆平常,以飛沫為傳染途徑的口蹄疫,就這樣一夕之間,全台淪陷。

那是許多人記憶深刻的一年。據農委會統計資料顯示,原是全球第二大豬肉出口國的台灣,口蹄疫尚未爆發的1996年,毛豬的產值近新台幣900億元,1年有超過500億元的出口金額。然而口蹄疫爆發後,國內豬價從每公斤40幾元跌到10幾元,全台2萬5,000多的養豬戶,到如今只剩下6,000多戶。

陳吉仲的父親也是消失的1萬9,000戶之一,花了十數年才還清貸款,「重點不是我家而已,2萬5,000多戶有一萬多戶不見,每戶大都是面臨這樣的處境。」口蹄疫讓許多人傾家蕩產,資產一夕間歸零,陳吉仲家中的過往經驗,彷彿時代的縮影。

 

哪裡跌倒,哪裡站起來

台語有句話:「打斷手骨顛倒勇」,鼓勵人不畏困難挫敗,有志者事竟成,恰可形容台灣豬肉產業。台灣的養豬產業在慘痛的經驗中建立起生物防治的觀念。管制畜殖場人流、車流、物流,確實地為豬隻施打疫苗,高達九成的覆蓋率,讓口蹄疫逐漸在台灣絕跡。農政單位歷經長期的監測,逐步拔針,在全面停打口蹄疫疫苗後,仍無病例發生,終於在2020年經世界動物衛生組織(WOAH)認定台灣為口蹄疫非疫區。在歷經23年後,台灣的豬隻疫病防治大步往前邁進。

或許正是有了防治口蹄疫的經驗,2018年台灣豬肉產業,除了口蹄疫拔針,更成功擋下非洲豬瘟在亞洲擴散的危機。

經營國產豬肉品牌「活菌豬」的嘉一香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國訓分享自身防疫經驗,他說,早期談生意就是到養殖場,現在豬農都學乖了,一定是約在外面咖啡廳,不會讓人進到現場。員工在進入養豬場前,不僅要洗澡消毒,還必須先在隔離室住兩天,接著會在指甲、頭髮、鼻腔採樣,檢驗確定沒有非洲豬瘟的陽性反應才能放行。

非洲豬瘟的傳染力高,對豬隻的致死率高達百分之百,且尚無藥物或疫苗可以防治,令人聞之色變。非洲豬瘟病毒的耐候性極強,可存活在豬舍一個月、冷藏豬肉 100 天、冷凍豬肉 1,000 天,獸醫出身的台糖畜殖事業部副執行長溫元文形容,就像忍者一樣,可以藏在任何一個地方,一不留神就進到豬場。放眼台灣周遭的國家,幾乎全部淪陷,僅台灣與日本屬於非洲豬瘟非疫區,而台灣之所以能擋下,則是官方與民間齊力的成果。各部會嚴陣以待,關務署查緝邊境、交通部防守陸海空運、移民署向移民工宣導、環保署把關廚餘的高溫消毒等,再加上所有農戶的全力配合,才得以守住。

如今,台灣在豬隻疾病的防治更上層樓,正努力實踐在2025年成為豬瘟非疫區。自日治時期在本土出現的豬瘟,發生率曾高達八成以上,但自2006年起,台灣已不再有病例出現。經過哨兵豬的測試,多方的密切監測,台灣自今年逐步停止施打豬瘟疫苗,若一年都沒有病例,即可向WOAH申請成為豬瘟非疫區。如此一來,台灣便成為亞洲唯一三大豬隻疾病非疫區的國家,拿到生鮮豬肉外銷日本的門票。陳吉仲表示,重大疫病如果管控好,不僅讓台灣豬肉在品質、安全上,獲得更多國外消費者的認同,更重要的是,能降低農民的養殖成本、增加競爭力。

 

永續的養豬模式

台灣的疫病防治能力有目共睹,豬隻的養殖也不斷進化。當全球都在因應氣候變遷所帶來糧食安全的挑戰時,台灣以永續概念所打造的養豬場,正是因應之道。

位於屏東的東海豐農業循環園區(以下簡稱東海豐),是台糖自東海豐畜殖場改建而來。長久以來,養豬場因為臭氣、汙水的問題,被視為鄰避設施。但實際走一趟東海豐,明明人就站在一萬多頭豬旁邊,空氣中卻聞不到明顯異味,周遭的綠色植栽,反倒給人一種舒適感。

負壓水簾式的豬舍,除了室內溫度控制、自動餵食系統、刮糞系統等,還有密閉負壓能降低疫病的傳播。到參觀廊道隔著玻璃近距離觀察,小豬一見到我們靠近,也忍不住朝我們瞧。副場長蔡燕如解釋,豬是很親人的動物,好奇心很重,若走進畜場牠還會啃你的鞋子、拉拉你的衣服呢!「當人為操作越少,像是減少打針,牠就不會看到人就怕,而是會主動靠近。」溫元文進一步解釋。

以友善動物福祉的角度出發,東海豐的畜舍有著水泥條狀地板的設計,細條的間距不超過兩公分,才能保護腳蹄不被卡住,而足夠的實心面,讓豬隻有充分的休息空間。高架地板的設計,豬隻的排泄物則會經由刮糞系統收集,送到園區後方的大型厭氧消化槽中,發酵產生沼氣,然後再發電成為再生能源;沼渣則可作為堆肥,供示範農圃與附近的農戶取用;沼液則處理到放流水標準,可作為農業灌溉或是園區用水。如此戮力於永續的綠色養殖模式,讓東海豐成為全球第一座獲得「BSI循環經濟」認證的養豬場,吸引許多國際專家學者前來取經。「這就是台灣養豬業的競爭力,不只生產效率要好,廢棄物的問題也處理得好,才有辦法永續經營。」溫元文自信地說。

 

共組台灣隊,擦亮招牌

永續概念的養殖,是產業升級的一環,但要讓台灣豬肉外銷,需要打團體戰。不只上游的畜養持續進化,後端的屠宰加工也都奮力向前,這幾年越來越多國內屠宰場獲得HACCP認證,接軌國際的標準。而台畜在屏東農業生物科技園區建置的全新廠房,更是從規劃之初就以日本高規格的標準做設計,將生熟食的產線完全分開,防止交叉汙染,將人流、物流,甚至氣流都做實體的隔開。台畜副總經理暨財務長李昆儒表示,連休息區和員工餐廳都是各自獨立,所以處理生食或熟食的工作人員,從上班到下班都不會互相接觸。

結合全新硬體設備及最先進加工技術的台畜農科廠,在去年通過日本農林水產省審核,認證為「加熱畜肉(偶蹄)處理設施」的肉品廠,等於是拿到豬肉加工品外銷日本的門票。李昆儒認為,台灣豬肉製品的外銷不在比拚價格,鄰近日本的地利之便,可以快速因應客製化的需求,還有精緻化與台灣風味的加工,才是做出品質差異化的切入點。「特別是台灣風味的豬腳、東坡肉、滷肉飯等,這些有台灣特色的產品,全世界沒有別的地方做得比台灣好。」

而今,隨著台灣在疫病防治的優勢,產業持續取得國際認證,有許多日本商社、飯店積極與台灣的業者接洽;也有台灣的老字號餐廳,向台畜詢問合作外拓的可能;抑或由在台灣的日本連鎖餐飲集團牽線,將在台的合作延伸至國際分店;又如農委會彙集台灣品牌參加國際食品展,讓外國民眾直接品嚐道地台灣美食……,這些都會是台灣豬肉外銷的利基。豬肉產業共組台灣隊,行銷台灣的美食文化,國產豬肉跨境飄香,指日可待。

 

延伸閱讀:

華語培育搖籃 海外華語第一品牌──台灣

到台灣,森呼吸 領受山林療癒之心

相關新聞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