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節是專屬於教師的殊榮日,向那些在教育崗位上默默奉獻、對學子悉心呵護的偉大心靈致敬。今年的教師節過後,即將迎來一年一度的中秋節,滿納海中文班的師生們在這兩個重要節日裡舉行紀念教學和慶祝活動,與臺灣的莘莘學子們同步學習、一起茁壯成長。
中文班的老師周如意透過精彩的影片,向學生們娓娓道來孔子的故事,深入解釋了孔子對華人社會的深遠影響。孔子以其「有教無類」和「因材施教」的理念,改變了古代讀書的模式。從前,唯有富裕者才能承擔得起教育費用,而孔子的開放態度讓任何有志向的人都能接受教育。他不分貧富,只要有求知的心,他都樂於傳授知識,讓平凡人也有改變命運的機會。因此,他被譽為「至聖先師」。
周如意補充道,「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者也」,老師的使命就是教導學生品德與課業,在他們迷惑時指引人生的方向,因此「尊師重道」是學生應有的態度。學生們也紛紛分享了各自最難忘的老師。馬平安說穆罕默德老師像她的父親般照顧她,在她需要幫助時給予她支持,令她非常感恩。林心如和銀鈴這對姐妹花則害羞地表示最喜愛如意老師,因為她充滿活力,時常鼓勵她們,讓她們感受到愛與溫暖。最後,學生漢靖娜則為老師畫了一張畫像,祝福她「教師節快樂」。
隨後迎來了中秋節慶祝活動。周如意首先向學生介紹了中秋節的意義,因為中秋節按臺灣農曆慶祝,因此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日晚上,家家團圓共度佳節,一同戶外賞月,「花好月圓」象徵美好時光。介紹完中秋節的由來和相關單字後,老師讓學生分組練習剛剛學到的單字並討論有關中秋節的意義。學生們對於分組的競賽表現熱烈,不論是單字背誦或是與中秋節相關的句子組成都不遺餘力、共同爭取高分;經過一番激烈的比賽後,由前兩組同學相同高分勝出。
周如意還準備了月餅和柚子讓大家品嘗。這些月餅有些是朋友贈送、有些是當地僑胞自製,在異鄉顯得格外珍貴。在「靜夜思」的音樂裡,師生們共同品嚐月餅,享受著節日的氛圍,感覺格外融洽。周如意說月餅和柚子是中秋節必嘗的美食,在臺灣,家家戶戶都會在院子裡烤食物,素食者則會烤玉米、香菇、青椒等。她也要求學生將柚子皮好好剖開,像帽子一樣,然後讓大家在上面畫畫,學生們還寫上自己的名字以作紀念。她幽默地說這是她小時候的遊戲,現在也能趁機會回味兒時的童趣。
在教師節裡透過這樣的活動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加強了彼此的關係,讓每一位學生都感受到教育者的重要性。而中秋節代表著家庭團圓和和諧,不管身在何方,心中的思念和對親情的珍惜始終如一。這樣的活動不僅僅是教育,更是人文情懷的滋養;不僅學習到文化的內涵,也傳承了那份愛與感恩的心情。 未來這樣的活動將會持續下去,願每一位受過教育的孩子,都能成長茁壯,長大後貢獻自己的良能,成為對社會有益的人才,造福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