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僑務電子報
:::

巴黎竹莊的藝術饗宴 法國臺灣協會參觀旅法藝術家吳炫三工作室

2023-10-25
黃嘉敏提供
分享
分享至Facebook 分享至Line 分享至X
給予愛星 1
法臺會會員及僑務組組長劉素秋(前排右2)與吳炫三老師(前排左3)在陽光時期的作品前合影
法臺會會員及僑務組組長劉素秋(前排右2)與吳炫三老師(前排左3)在陽光時期的作品前合影
工作室的招待區,挑高的屋頂再加上玻璃天窗讓寬敞的空間顯得非常明亮,四周擺放著吳炫三完成並簽名的作品
工作室的招待區,挑高的屋頂再加上玻璃天窗讓寬敞的空間顯得非常明亮,四周擺放著吳炫三完成並簽名的作品
吳炫三油彩創作的空間,好幾幅正在創作中的作品一字排開
吳炫三油彩創作的空間,好幾幅正在創作中的作品一字排開
工作室的一隅擺放著立體作品
工作室的一隅擺放著立體作品
吳炫三與法臺會會員暢談作品
吳炫三與法臺會會員暢談作品

藝術家開放工作室總會吸引很多人前往參觀,藉由參觀藝術家工作室,可以一窺藝術家的工作情況,並欣賞藝術家的作品。法國臺灣協會在10月21日前往參觀聞名國際的臺灣藝術家吳炫三工作室,會員們對於能參觀大師工作室並欣賞豐碩的藝術創作感到開心。

吳炫三落腳於法國已經三十多年,一開始他的工作室位在瑪黑區畢卡索美術館附近,但對於創作量龐大的吳炫三來說,原本工作室的空間逐漸不敷使用,於是在十多年前搬遷到距離巴黎市中心不太遠的郊區Villeneuve St-Georges。當會員們抵達吳炫三工作室門口,看到上面題著「巴黎竹莊」,忍不住興奮地說「終於要來參觀久聞的巴黎竹莊」。吳炫三帶著笑容,親自開門迎接,進了工作室,一望無盡的作品在眼前展開,挑高的屋頂及玻璃天窗,讓明亮的光線從上灑下來。巴黎竹莊佔地一千平米,原本是兩間工廠,吳炫三將工廠買下後,花了一年的時間整修,把空間規劃為工作室兼住家,住家與工作室之間還有像臺灣傳統的四合院串連起來,彷彿在異國生活也同時有回到家鄉的歸屬感。

吳炫三的助理林如禪帶著大家參觀工作室,工作室又區分為不同的區域,以不同媒材又分為不同的空間,在以油彩創作的區域,可以看到吳炫三目前正在創作的作品,地上散著許多顏料罐,牆上同時立著好幾幅畫作。林如禪說,吳炫三每天一大早就開始工作,常常像這樣擺著好幾幅畫一起畫。沿著不同區域的參觀,可以看到不同的媒材及吳炫三的藝術收藏,工作室裡最大區域是完成的作品區,也就是一進門來馬上會看到的空間,擺放著吳炫三不同風格的作品,讓觀者可以看到吳炫三多元又豐富的創作。

吳炫三來自宜蘭羅東,繪畫的啟蒙老師是就讀淡江中學時的美術老師陳敬輝。在陳敬輝的指導下,吳炫三在1964年考上臺灣省立師範大學(今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受教於廖繼春、李石樵、陳慧坤、馬白水、黃君璧及林玉山等大師的門下,奠下扎實的基礎,就學期間住在廖繼春老師家裡,他不僅從廖繼春那裡獲得繪畫的知識與技巧,更重要的是廖繼春的身教對他影響很大。平易近人的吳炫三除了分享他求學的往事、回到家鄉時的有趣軼事、剛到紐約發展時的奮鬥過程、到非洲及南太平洋旅行研究的心得,以及剛到巴黎時從困頓到設立目標慢慢發展的歷程,這些過程的分享,對年輕人來說非常的溫馨又勵志。

吳炫三的生活與創作是結合在一起的,他有個「天天」工作的哲學,當天天工作成為生活的日常,隨著時間的消逝,人一點一滴進步,卻也逐漸變老。所以無論平日或旅遊時,吳炫三總是隨身攜帶筆記本,把握當下隨時記錄,這些紀錄有時就成為他創作的靈感。

吳炫三在巴黎竹莊近期的創作,以線條的曲直來代表陰與陽,從線條及色彩的應用,畫作裡的人物呈現的是心靈的空間而不是物理的空間。吳炫三表示,當年就讀師大時,跟著渡海三大家之一的黃君璧學水墨畫,從接觸東方繪畫的美學而對中國老莊哲學思想產生了興趣,這些哲學思想也成了創作的靈感。目前吳炫三每年大約有六、七個月的時間在法國創作、兩、三個月的時間在臺灣創作,兩、三個月的時間持續旅遊研究,目前正在規劃明年春天在法國的兩個個展,近期也計畫返臺策劃臺灣個展,因為日子是如此忙碌與充實,所以即使已經超過80歲,吳炫三依舊神采奕奕、精力充沛。

然而即使他已經是國際知名的藝術家,吳炫三依舊非常謙卑,他說一個藝術家的成功,除了自己的努力,還要有機緣,機緣是天賜的,所以要謝天,「但若沒有土地滋養我們,我們也無法立足,所以除了感謝天,更要感謝我們臺灣這塊土地」。

相關新聞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