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僑務電子報

:::

北榮與陽明交大合作 成功分化類視網膜神經節細胞

2023-11-19
中央社提供
分享
分享至Facebook 分享至Line 分享至twitter
台北榮總與陽明交通大學腦科學研究中心團隊成功分化出「類」視網膜神經節細胞(retinal ganglion-like cells),有助尋找治療視神經病變藥物。圖為參與研究的陽明交大腦科學研究中心副研究員翁雨蕙(左)及生命科學系暨基因體科學研究所學生陳是瑋(右)。(榮陽交團隊提供)
台北榮總與陽明交通大學腦科學研究中心團隊成功分化出「類」視網膜神經節細胞(retinal ganglion-like cells),有助尋找治療視神經病變藥物。圖為參與研究的陽明交大腦科學研究中心副研究員翁雨蕙(左)及生命科學系暨基因體科學研究所學生陳是瑋(右)。(榮陽交團隊提供)

台北榮總與陽明交通大學腦科學研究中心合作,成功分化出「類」視網膜神經節細胞(retinal ganglion-like cells),有助於尋找治療青光眼等視神經病變的藥物。研究成果登上國際期刊,獲得學界重視。

北榮與陽明交大團隊發布新聞稿,研究團隊透過ATOH7、BRN3B和SOX4等3個與視神經成長發育有關的基因,找到在2週內分化出視網膜神經節細胞的方法。

這個「類」細胞具有跟正常細胞一樣的自發性與受刺激誘導的神經活動,同時也表現出和正常細胞一樣的生化特性。研究成果近日發表於國際期刊Cellular and Molecular Life Sciences(細胞和分子生命科學)。

研究團隊指出,視網膜神經節細胞是眼睛能看見物體的關鍵細胞之一,然而在青光眼和其他視神經病變中,細胞病變和死亡,導致不可逆的視覺功能損失。

參與這項研究的陽明交大腦科學研究中心副研究員翁雨蕙指出,上述神經病變的治療選擇有限,患者往往無法挽回已損失的視覺功能。團隊經過一番努力,成功發展出一種有效能分化視網膜神經節細胞的模型,有助於科學家理解發病機制,更方便尋找治療視神經病變的方法。

翁雨蕙也提到,未來可用這個「類」細胞來測試藥物副作用,不僅對病患而言更為安全,對改進藥物不良副作用,也是更簡便、快速的方法。

這項研究是北榮與陽明交大團隊合作,團隊包括陽明交大腦科學研究中心、生命科學系暨基因體科學研究所陳是瑋、柳湘琪,也包含台北榮總眼科部主治醫師王安國、鄭惠禎等人。

相關新聞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