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僑務電子報

:::

紐西蘭臺灣華夏協會文化種子培訓 民俗文化布袋戲研習

2023-11-30
曾昭如提供
分享
分享至Facebook 分享至Line 分享至twitter
給予愛星 0
紐西蘭臺灣華夏協會副理事長林涵婷(右)感謝蔡幸娟(左)及謝珮瑩(中)2位指導老師
紐西蘭臺灣華夏協會副理事長林涵婷(右)感謝蔡幸娟(左)及謝珮瑩(中)2位指導老師
謝珮瑩演示布袋戲偶6個基本動作
謝珮瑩演示布袋戲偶6個基本動作
僑務委員陳姿穎(左)及僑務促進委員暨啟源教育中心副校長曾昭如(右)也親臨參與研習
僑務委員陳姿穎(左)及僑務促進委員暨啟源教育中心副校長曾昭如(右)也親臨參與研習
學員們認真聆聽
學員們認真聆聽
學員們開心發揮創意製作布袋戲偶
學員們開心發揮創意製作布袋戲偶
大家帶著自製戲偶在戲臺合影留念
大家帶著自製戲偶在戲臺合影留念

紐西蘭臺灣華夏協會秉持「布袋戲文化的留存往往紮根在最平常的社區生活中」的精神,也為了培訓更多的民俗文化老師,開設一系列的文化種子培訓班,並於11月26日下午展開「布袋戲研習課程」。

這次的課程邀請到2位擁有多年實務經驗的老師,一位是在奧克蘭大學客座的華語教師謝珮瑩,另一位則是為了自己3個孩子中文教育,最後因張曉君校長鼓勵而全心投入教職的蔡幸娟;兩人分別在主流學校及僑校教中文,雖然接觸的學生群不同,可是卻不約而同地以「布袋戲」為媒介,將其運用在華語文教學的活動中。

課程一開始,由紐西蘭臺灣華夏協會副理事長林涵婷介紹研習原由及講座後直接進入主課程。謝珮瑩用心介紹「偶戲」的來源及用途,也說明其歷史沿革及功能,並更將偶戲的種類及目的分門別類,歸納整理臺灣的布袋戲發展史,同時也詳細解說從30公分進化到目前甚至有120公分大的布袋戲偶,以及布袋戲中各種角色;她也分享將布袋戲運用在華語文教學中的實例,最後用淺顯易懂的方式,讓所有參與的學員親自操作布偶的6個基本動作:點頭、拍手、走路、跑步、講話及抓癢。

接著,蔡幸娟一上場就進行有獎徵答,立即將氣氛帶入高潮,並在說明戲偶製作的方法及注意事項後,不吝公開自己是如何運用身邊的材料以最經濟的方式製作布袋戲偶;之後她也分享小朋友實際演出的精彩片段,由於是小朋友的演出,所以已經先進行了劇本及音樂的錄音配置,這與第一階段由成人演出有所不同,也讓所有學員可比較出不同的演出者,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做準備。

最後進入實際的製偶階段,蔡幸娟在研習前已將要製作的材料做好準備及分裝,讓所有學員可以拿著材料包就直接開始製作,並在臺前準備許多各式各樣的裝飾品,讓大家在最短的時間發揮創意,做出「同中有異」的作品;學員們做得津津有味,更紛紛拿著自己的作品拍照留念。

最後,學員們也一一分享心得,華夏協會秘書長Vivian也用心為大家準備點心袋,所有人度過一個知識滿滿的周末午後,也期盼日後繼續為傳統文化傳承及發揚共盡心力。

 

相關新聞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