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訊)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上任後主張美國優先,陸續退出世界衛生組織(WHO)、關閉重整國際開發總署(USAID),推翻多邊主義結盟,衝擊全球衛生治理系統。前美國衛生官員建議台灣變中求穩、不放棄參與多邊組織;台灣醫界則樂見契機,期盼這是突破國際參與的好機會。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一上任便宣布退出世界衛生組織(WHO),之後也決定重整已有60多年歷史的美國大型援外聯邦機構-國際開發總署(USAID),裁撤人力、凍結數十億美元援外款項,此舉嚴重衝擊太平洋地區醫療、防災等計畫,讓長期仰賴美國人道援助的數千萬人陷入生存危機。川普一連串開鍘整頓,不但將美國援外政策徹底改弦更張,也對全球衛生治理造成影響。
積極參與國際醫療衛生事務的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整合醫學照護科醫師姜冠宇日前以會員身份赴美參與「全球健康理事會」(Global Health Council),美國前衛生部全球事務助理部長洛伊絲·佩斯(Loyce Pace)受邀出席,談論美國外交政策改變對全球衛生合作的影響,以及如何維持全球衛生進展。在會議外,兩人私下交流。
全球衛生規則丕變 台灣要變中求穩
姜冠宇轉述,洛伊絲·佩斯向他指出,在川普去多邊主義的政策下,美國資金將重新分配,原先受美國或美國國際開發總署(USAID)援助的地區、組織,應與既有合作單位保持緊密聯繫,國際社群、地方團體、私營部門等應聯合起來多元籌資,若外援重心能與在地結合,而非全靠美國聯邦預算,也許在整體政治動盪下仍能存續。
至於給台灣的建議,洛伊絲·佩斯認為,即便美國退出WHO,台灣仍應維持主動、積極參與多邊組織,遵循既有政策路線、展現堅定態度,台灣的背後有美國支持,而台灣的參與某種程度代表著美國的多邊影響力。他說:『(原音)那其實Lois Pace她是私下跟我說,我們持續要在WHO事務要保持一定程度的關注,某種程度這也是代表美國一個軟性的影響力在那個地方。因為現在美國內部的狀況比較像是說,整個態度還處於一個未明的狀態,然後也是算是跟WHO之間在一個拉扯、在一個處於談判桌上面的談判這樣,那在這樣情況之下的話,其實台灣如果從頭到尾態度都是比較穩定的話,比較像是說有點類似黑白臉,像是說用另外一種態度在監督WHO。』
姜冠宇指出,根據他此行的觀察心得,美國內部意見相當分歧,情況與台灣類似。民主黨派對美國國際開發總署(USAID)持正向態度,而共和黨派、經濟與法律學者則認為國際開發總署充斥著腐敗,兩方態度極端、針鋒相對,這些族群分布在美國不同的部門,也影響各部門對台灣的態度。過去台灣積極耕耘美國國會,但美國從地方到中央各自高舉不同的主張,台灣處於美國價值拉扯、重新定位的過程中,應堅定自己的腳步、厚實自身基礎,才能讓「美方不得不為我們考慮」。
美方挺台立場一致 台灣參與國際衛生策略不變
衛福部知情官員指出,WHO於2月初時召開執委會,新的川普行政團隊已上任,且依舊有派員與會,美方代表在會中仍發言力挺台灣,與過去立場一致,而過去聲援台灣的國家也紛紛發言挺台,目前看不出美國宣布退出WHO對台灣有何影響。
至於台灣參與國際醫療衛生事務的策略是否有所改變?衛福部國際合作組主任施金水表示,加入WHO或以觀察員身份參與世界衛生大會(WHA)是台灣20幾年來推動的政策目標,相關策略不變,未來也將持續朝此目標努力。他說:『(原音)參與WHA或WHO活動是我們多年推動參與的目標,這個策略不變,衛福部會跟外交部這邊配合來繼續推動參與WHA。』
台灣醫界看見契機 突破國際參與僵局有望
美國動向影響全球醫療衛生資源布局,台灣政府密切關注,而從民間組織的角度,卻看見台灣突破國際參與僵局的另一道曙光。醫師公會全聯會秘書長張必正指出,由110多國醫師會組成的世界醫師會(WMA)是WHO的合作夥伴,組織規模不輸WHO,只是屬性為私人NGO組織。世界醫師會有27個理事國,台灣為理事國之一,世界醫師會中也有相當多美國代表,會員間彼此合作緊密,前美國醫師會長欲爭取今年世界醫師會理事會主席一職,還特地來函爭取台灣支持,雙方互動未曾停歇。
張必正表示,世界醫師會曾就美方宣布退出WHO一事進行深入討論,該會認為在此時機點,反而更能讓世界醫師會發揮功能,促進全球人類健康福祉;台灣也會繼續貢獻,不放棄任何能讓世界看見台灣優質醫療、捍衛健康人權的機會。他也樂見未來美方新建全球衛生組織,一旦台灣成為盟友,施展的空間將更為寬廣。他說:『(原音)在這個契機下,假設因為美國他希望能夠發揮一個更有效率的在全球衛生領導的位置,來尋求台灣的幫助的話,或者是尋求台灣成為他的盟友的話,那這不是一個更好的機會可以讓台灣在世界衛生能夠有機會能夠發揮嗎?如果我們換個角度來思考這件事,假設有這樣的一個機會,那人家也鎖定台灣,希望台灣能夠把他們優質醫療能夠提供一些幫助,我覺得這是一個台灣很好見光的機會,沒什麼不好。』
美國言行動見觀瞻,政策布局、資源分配牽動全球衛生治理系統,對於仍在極力爭取國際參與的台灣而言,這是變數、危機,卻也是轉機。未來全球治理新平衡尚在形塑中,但多邊關係是台灣必走之路,也絕對是條活路,唯有持續蓄積能量、展現實力,在邁向國際參與的路途中才不會走入死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