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僑務電子報
:::

《誰是外來者》座談會在慕尼黑舉行 探討海外族群身分認同

2025-02-25
駐法蘭克福辦事處提供
分享
分享至Facebook 分享至Line 分享至X
旅德作家黃文鈴(持麥克風者)透過新作《誰是外來者》與現場來賓探討德國越南裔二代的身份認同,進而交流海外臺僑對自身文化與身分的認識
旅德作家黃文鈴(持麥克風者)透過新作《誰是外來者》與現場來賓探討德國越南裔二代的身份認同,進而交流海外臺僑對自身文化與身分的認識
與談人Fabien(持麥克風者)分享德國生活成長的經驗與體會
與談人Fabien(持麥克風者)分享德國生活成長的經驗與體會
會長林修如(持麥克風者)說明「二二八胸前佩戴一朵臺灣百合」活動的意義
會長林修如(持麥克風者)說明「二二八胸前佩戴一朵臺灣百合」活動的意義
與會者響應北美洲臺灣婦女會活動,共同佩戴臺灣百合胸章追思二二八
與會者響應北美洲臺灣婦女會活動,共同佩戴臺灣百合胸章追思二二八

德國臺灣協會中南區分會於2月22日在慕尼黑Story Café München舉辦《誰是外來者》—海外族群的身分認同座談會,由會長林修如主持,特邀旅德作家黃文鈴擔任主講人,包括行政院政務顧問暨世界臺灣同鄉會聯合會前會長傅佩芬在內,40餘位僑胞及各界人士與會,現場氣氛熱絡。駐法蘭克福辦事處林宏穎僑務參事亦應邀到場,共同參與這場深具意義的討論,並於會中推廣行銷僑務委員會i僑卡。

活動圍繞黃文鈴的新作《誰是外來者》展開,書中透過對50多位越南移民的深度訪談,探討德國越南裔二代在身份認同與生活中的挑戰。黃文鈴分享創作這本書的動機與心得,並與現場來賓交流越南移民群體的歷史脈絡;從70年代西德收容的越南船民、80年代東德的越南契約工,到越戰結束前後中華民國政府收容的越南華僑,各種背景交織出多元的移民故事。

會中,與談人Fabien也分享自身在德國成長的經驗,探討亞裔族群如何在歐洲社會尋找自身定位,以及與父母之間的文化落差。來賓們踴躍發言,現場交流熱絡,討論不僅限於越南裔群體,也延伸至臺灣移民的身份認同議題,令人深思。接著,黃文鈴亦簡介她的另一本著作《Strange Places》,引起在場人士關注。

當天座談暫告段落後,主辦單位特別配合響應北美洲臺灣婦女會發起的「二二八胸前佩戴一朵臺灣百合」活動,鼓勵與會者佩戴一只代表純潔與生命力的百合胸章,連結每一個愛好和平的臺灣人,表達對二二八歷史的追思與省思。

活動尾聲,來賓們仍意猶未盡,紛紛表示獲益良多,並肯定主辦單位的用心與辛勞。本次座談會不僅促進海外臺僑與亞裔社群的對話,也深化對自身文化與身分的認識,為新春佳節增添一份知性與溫馨的交流時光。

 

相關新聞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