僑務諮詢委員楊貴森,30多年前看到紐西蘭美麗的環境,選擇全家移民過來,而他也成為臺紐之間的重要橋梁,甚至因為自己的醫師背景,代表紐西蘭到世界衛生組織大會,成為宣達團代表之一,積極為臺灣的加入發聲。
楊貴森在移民之初,就加入當地的扶輪社,成為當時唯一的華人,這也成為他日後跨足醫界、政界的重要關鍵;扶輪社集結許多政商界菁英,每到選舉前更是各政黨候選人必定拜會之處,每年總理也會安排到扶輪社演講,因此楊貴森也在這30多年間,藉由扶輪社的許多活動,與紐西蘭政商界朋友建立深厚的友誼。
到紐西蘭的第2年,多位臺灣鄉親拜訪楊貴森的診所,希望他擔任臺灣僑民協會會長,他本著為故鄉貢獻之心接下這個重擔;而在接任臺僑會長不久,就遇到臺灣發生921大地震,聽聞消息楊貴森馬上開辦地震募款專戶,並請到臺灣知名音樂家簡尚仁,舉辦3場「臺灣921賑災募款音樂會」,演出「臺灣民謠的活力」、「咱的鄉土咱的歌」及「唱出時代的心聲」,為臺灣祈福。
楊貴森的夫人葉春蓮也是他的最佳幫手,在擔任會長期間,夫妻聯手從烹飪班、高爾夫球班到電腦班,在人力、經費都不足的情況下,胼手胝足努力開辦各式各樣的活動,一心只為推動會務成長,從接手時僅20多位會員,到交棒時的200多位,人數足足增加10倍,這個成果絕對是夫妻倆用足心力、一步一腳印累積而來的。
楊貴森除了陸續承擔許多僑務工作,資歷豐富,也在醫界默默付出。他平日都隨身攜帶6支針,以便隨時可以幫助他人,更曾經在飛機上處理過3個病例。當2020年新冠肺炎爆發之際,楊貴森運用累積多年與紐西蘭政界的關係,將臺灣的防疫經驗分享給國會議員們,甚至也寄給在疫情期間,每天向紐西蘭全國報告疫情的總理及疾病管理局執行長Ashley Bloomfield;在那一段期間,他轉發高達40多封,努力傳達「Taiwan Can Help」,讓紐西蘭政界對臺灣的防疫經驗留下深刻的印象,連當時的總理Jacinda Ardern 也公開表示過要紐西蘭要向臺灣學習。
總統蔡英文上任後,希望能聽到世界各地、各界的聲音,因此成立全球發展委員會,楊貴森也被推薦為其中的委員;在僑委會前委員長張富美的推薦下,楊貴森也代表紐西蘭加入「全球醫界聯盟」。2023年5月世界衛生組織在日內瓦召開大會,北美醫界及商界,還有歐洲及臺灣各地紛紛組宣達團,希望得到更多國家的支持,讓臺灣可以正式成為世界衛生組織會員,因此在大會期間,來自全球各地的臺灣醫界商界人士,在場外進行宣達及遊行,希望發揮最大的效果,讓世界看見臺灣人的意願、聽見臺灣人的心聲。
深耕紐西蘭醫界、政界多年的楊貴森,語重心長的說,即使是這樣的宣達力度,仍然是不夠的,最有實質效益的,應該是多與主流社會結合,讓當地國會議員深入瞭解臺灣的實力,甚至願意為臺灣在國際發聲,這是大家必須不斷努力經營的方向。楊貴森表示,他多年來以此為職志,希望未來為臺灣貢獻的心能代代相傳,大家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