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僑務電子報

:::

捕捉原民石板屋智慧 台灣導演獲布拉格影展大獎

2022-01-09
中央社提供
分享
分享至Facebook 分享至Line 分享至twitter
紀錄片導演鄧文斌以魯凱族石板屋為背景的新作「中間之地」,近日獲布拉格國際影展最佳紀錄片肯定。(倪有純提供)
紀錄片導演鄧文斌以魯凱族石板屋為背景的新作「中間之地」,近日獲布拉格國際影展最佳紀錄片肯定。(倪有純提供)
紀錄片導演鄧文斌拍攝的屏東老七佳部落已有至少400年歷史,也是台灣少數幾個保存完整的魯凱族石板屋聚落,目前仍有近50幢完整的石板屋。(倪有純提供)
紀錄片導演鄧文斌拍攝的屏東老七佳部落已有至少400年歷史,也是台灣少數幾個保存完整的魯凱族石板屋聚落,目前仍有近50幢完整的石板屋。(倪有純提供)
有「環境生態」導演美譽的鄧文斌,曾獲7座金鐘獎肯定,也在國際各大影展頻頻獲獎。(倪有純提供)
有「環境生態」導演美譽的鄧文斌,曾獲7座金鐘獎肯定,也在國際各大影展頻頻獲獎。(倪有純提供)

長期投入記錄生態的金鐘導演鄧文斌,花費4年拍攝的新作「中間之地」以魯凱族石板屋為題,日前獲布拉格國際影展最佳紀錄片獎肯定,也成為他的第35個國際影展獎項。

有「環境生態」導演美譽的鄧文斌,多年前因拍攝國家地理頻道節目「蝴蝶密碼」,經常住在屏東、高雄、台東等冬天紫斑蝶聚集渡冬的山區附近,意外發現附近有許多石板屋,也慢慢對其產生興趣與好奇,並拍攝成紀錄片「中間之地」。

「中間之地」描述部落祖靈呼喚遊子,重返部落參與修復石板屋聚落的行列。在這期間,族人對於傳統婚姻的觀念、異國婚姻的衝突,兩代之間想法的差異和對部落責任的態度,所有的不一致,在傳統文化的召喚和對族群向心力的驅使下,在祖靈和石板屋前,由衝突走向和解的過程。

鄧文斌拍攝的屏東老七佳部落至少有400年歷史,也是台灣少數幾個保存完整的魯凱族石板屋聚落。老七佳位於屏東山林海拔高約570公尺,目前仍有近50幢完整的石板屋,從上往下看,石板屋彷彿一幅美麗風景畫。走近看石板屋沒有一根釘子,層層疊疊,井然有序,冬暖夏涼。

鄧文斌表示,很喜歡原住民文化,不管是音樂、工藝、舞蹈、圖騰、節慶儀式、傳統建築,他認為處處充滿力與美,有著很多前人的智慧,「有很深的文化底蘊,那是千百年累積而來的,非常的接地氣而有溫度」。

鄧文斌過去在台灣已獲7座金鐘獎肯定,在國際各大重要影展更是頻頻得獎,再次獲獎,鄧文斌還是很開心。他表示,當初只是覺得這是世界文化遺產的潛力點很珍貴,沒考慮經費就拍了,他認為幫原住民朋友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是應該的,也很感謝老七佳部落族人的協助。

相關新聞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