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僑務電子報

:::

不怕麻煩為華埠奔走 紐約市立「于金山日」

2023-06-14
林宜君提供
分享
分享至Facebook 分享至Line 分享至twitter
2022年1月1日,紐約中華公所主席于金山主持中華民國開國111年暨元旦慶祝大會
2022年1月1日,紐約中華公所主席于金山主持中華民國開國111年暨元旦慶祝大會
2022年2月25日,紐約中華公所主席于金山(中)接受紐約市府褒獎狀,訂定當天為「于金山日」。右一為當時候任主席曾偉康
2022年2月25日,紐約中華公所主席于金山(中)接受紐約市府褒獎狀,訂定當天為「于金山日」。右一為當時候任主席曾偉康
2009年8月10日,臺灣發生88水災,傷亡嚴重。紐約中華公所主席于金山(中)召開記者會,宣布立即展開籌款工作,發動僑胞捐款救災
2009年8月10日,臺灣發生88水災,傷亡嚴重。紐約中華公所主席于金山(中)召開記者會,宣布立即展開籌款工作,發動僑胞捐款救災
紐約中華公所與藥房合作,在公所禮堂為民眾提供疫苗接種服務
紐約中華公所與藥房合作,在公所禮堂為民眾提供疫苗接種服務
2022年2月1日,紐約中華公所主席于金山展示飛虎隊軍官夾克
2022年2月1日,紐約中華公所主席于金山展示飛虎隊軍官夾克
2022年2月1日,紐約中華公所舉行新春團拜活動。(左至右為民主黨地區領袖劉林劍虹、紐約市議長歐德思、紐約中華公所主席于金山、駐紐約辦事處處長李光章、市主計長蘭德、州運營總監賈西亞)
2022年2月1日,紐約中華公所舉行新春團拜活動。(左至右為民主黨地區領袖劉林劍虹、紐約市議長歐德思、紐約中華公所主席于金山、駐紐約辦事處處長李光章、市主計長蘭德、州運營總監賈西亞)

2022年3月,中華民國僑務諮詢委員于金山正式卸下紐約中華公所主席身分,這期間他與公所職員不畏COVID-19疫情險峻,除了自費購入防疫裝備贈予警察,也積極向紐約州、市各級衛生機構申請上萬劑疫苗與檢測劑,幫助不通英文的年長僑胞與新移民小商家度過無針可打的難關。為了表揚他在疫情中對華埠社區的付出,紐約市長亞當斯(Eric Adams)特地立2022年的2月25日為「于金山日」(Justin Yu Day)。

僑務諮詢委員于金山來自書香世家,母親是民國知名作家張秀亞,而伯父是協助輔仁大學在臺灣復校的天主教樞機主教于斌。上世紀五十年代于樞機旅居紐約時,即和紐約僑社關係深厚。于金山與妻子篤信天主教,牢記聖經教誨。1976年移居華埠後,夫妻兩人積極融入華埠傳統僑社的生活圈,都能說上一口流利的粵語。

落腳華埠近半世紀,于金山從參與反對建立第一座曼哈頓監獄、爭取孫逸仙中學命名的社區人士,到加入僑團成為紐約中華總商會會長、美東聯成公所顧問,以及兩任紐約中華公所主席,並擔任紐約民主黨65D區的男性區領袖。

他是怎麼從一介臺灣外省移民,成長為社區愛戴與紐約市長褒獎的華埠僑領?于金山自謙沒有秘訣,憑的是「不怕麻煩」的移民精神與服務態度。

「我不是英雄,可是『時勢造英雄』,剛好我有人脈資源,而且我不怕麻煩,也不怕被拒絕。今天碰壁沒關係,我明天還來!」于金山說。

【八八世紀水災 僑社賑災一呼百應】

于金山分別在2008年至2010年、2020年至2022年,兩度擔任紐約中華公所主席。期間,國際間接連發生臺灣八八水災,以及COVID-19疫情,驗證了紐約中華公所回饋臺灣的心意與照顧在美華僑的力量。

世紀水災發生的2天後,于金山立刻在公所大廳召開記者會,宣布立即展開籌款工作,並發動僑胞捐款救災。紐約各僑團開始踴躍的捐款活動,來自華埠和布魯克林等的多個華人社團都來到紐約中華公所遞交捐款,希望中華公所把錢轉交臺灣紅十字會,為臺灣災區獻愛心。

當年派駐紐約辦事處的組長魏煥忠也在現場見證捐款,他在發言中首先感謝所有捐款的個人和僑團,為他們的大愛精神所感動,希望海外的援助能夠幫助臺灣災民早日重建家園。

【疫情席捲紐約 公所職員冒險送餐】

2020年3月12日,于金山二度接任中華公所主席才過11天,COVID-19病毒已經在紐約市肆虐。前市長白思豪(Bill de Blasio)宣布紐約市全面進入防疫警戒狀態,不准餐館、健身房與電影院等非必要場所營業,避免接觸人群。

中華公所暫時停止志工服務,華僑學校也宣布停課,華埠許多商家都紛紛拉下大門。于金山想到的第一件要事,就是得解決當地低收入與孤老者缺糧食的問題。當時,于金山剛好接觸到送餐組織,但是當地人擔心染疫,沒人敢出來送餐,唯獨中華公所的職員敢!

「要謝謝我當時的秘書唐藝、中華公所員工與義工,他們一天都沒有休息,我還在家裡蹲了兩個禮拜才敢出去,可是她每天都在外面幫忙。」于金山說。

疫情期間,紐約中華公所先是自費添購口罩,送了上千個口罩給紐約市警局華埠第五分局,又與醫師組織合作,將公所樓內空置的華僑學校教室與空店鋪改為COVID-19檢測站,由專業醫護人員為民眾與小商戶進行篩檢。

【體恤長者難打疫苗 公所疫苗站開張】

2021年疫苗問世之初,美國全國上下都陷入疫苗荒,于金山當時也是搶著預約接種疫苗的民眾之一。他心想:「我在市衛生局排了三天三夜,裡面的護士還要用英文問成串的問題,無中文翻譯,我們華埠的老人家怎麼可能有能力回答?」

于金山不嫌麻煩,他把握紐約市的選舉季期間,在諸位參選人到紐約中華公所拜碼頭時,向他們表達華埠缺疫苗的情況。

當時競選市長的前紐約市清潔局長賈西亞(Kathryn Garcia)一聽,立即告訴于金山如何跟政府部門斡旋,爭取疫苗資源。現任曼哈頓區長、時任市議會衛生委員會主席的李文(Mark Levine)與于金山是多年好友,當時正在競選區長一職,也在爭取疫苗一事上幫了于金山一把。

「我跟李文說,我在自己住的社區花了大把工夫才打上一針,醫務人員還用英文問問題,都不願意講中文,華埠的老人都不能打針了!他們就幫我想辦法,也幫我打電話。」于金山說。

皇天不負苦心人,紐約州府終於核發了一千針疫苗給中華公所,這在當時可是連醫師組織都不見得能有的資源。于金山表示,當時是由當選區長的李文打電話來恭喜,他才知道州政府核發疫苗給公所了。

經過于金山與公所職員、社區義工的齊心努力,華埠社區總共施打了數以萬計的COVID-19疫苗,成為紐約市居民疫苗施打率最高的社區之一。

【堅持支持中華民國 于:有實際需要】

2022虎年的大年初一,于金山在新春團拜慶典中拿出飛虎隊夾克,並在紐約市長亞當斯、市議會議長歐德思(Adrienne Adams)、市主計長蘭德(Brad Lander)、州參議員卡范納(Brian Kavanagh)等民選官與政府高層的面前介紹飛虎隊的故事,與僑胞重溫美國與中華民國在二戰期間的共同抗戰史。

這場演講不僅發人深省,也讓中國駐美大使秦剛在兩個月後,刻意穿著飛虎隊夾克稱「中美應合作共贏」,這種剽竊中華民國與美軍合作歷史的言論不攻自破。

于金山表示,中華公所百年來堅持懸掛中華民國的青天白日滿地紅的國旗,原因可以從三方面了解。首先,追隨國父孫中山先生「民有、民治、民享」的信念,是紐約中華公所的傳統;再者,中華公所在美國登記為非營利團體,自然也應跟隨美國捍衛自由民主的立國理念,這也跟孫中山先生的理想一致。最後,于金山指出「有實際上的需要」。

他表示,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日本偷襲珍珠港,引發美國對日本人深切的憤怒,但當時美國人難以從外在區別華人與日本人的區別。因此,紐約中華公所掛上中華民國的國旗,就能讓美國人一眼看出是盟友,而不會在語言或行動上攻擊華人。

第二個實際的例子則是1950年韓戰爆發時,中共揮軍渡鴨綠江,插手韓戰攻擊美軍,美國國內反中共浪潮高漲,美國華人為避免池魚之殃遭受波及,不只是社團,許多商家都高掛中華民國國旗,以保身家安全。青天白日滿地紅的國旗,讓美國華人度過了另一次難關。

「中華民國的國旗不單單是傳統理念或是象徵的意義,實際上有保護華人在美國生存的實力,我們必須高舉中華民國的國旗,以保障我們不受有人誤會的攻擊。這是我們的保護旗,也是我們的保護傘。」于金山說,如果華盛頓未來與北京的關係繼續惡化,中華民國的國旗將會顯得更為珍貴。

善用人脈與政治資源,于金山在任內為華埠募集防疫物資,隨後又與民選官員合作,成功爭取到紐約州的兩千萬華埠振興金,以及華埠孔子大廈的綠化資源;而他與歷任紐約中華公所主席對中華民國的強烈認同感及愛護,也讓紐約華埠重要僑團的會所外依然飄揚著青天白日滿地紅的中華民國國旗。

相關新聞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