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僑務電子報

:::

科技產業先行者 鄭東平推廣臺灣PCB打入德國車業市場

2023-11-06
本報訊
分享
分享至Facebook 分享至Line 分享至twitter
鄭東平自1970年投入科技製造業,其參與創立的華通電腦,是全球前十大印刷電路板大廠,客戶涵蓋Apple、OPPO等知名手機品牌
鄭東平自1970年投入科技製造業,其參與創立的華通電腦,是全球前十大印刷電路板大廠,客戶涵蓋Apple、OPPO等知名手機品牌
世界臺灣商會聯合總會臺北辦事處成立茶會,鄭東平(左3)發表致詞
世界臺灣商會聯合總會臺北辦事處成立茶會,鄭東平(左3)發表致詞
世總第三屆年會暨第四次理監事聯席會議於巴拿馬展開,也是首次在海外舉行
世總第三屆年會暨第四次理監事聯席會議於巴拿馬展開,也是首次在海外舉行
1997年,時任總統李登輝(左2)與巴拿馬總統吉列爾莫·恩達拉·加利馬尼(Guillermo Endara GALIMANY,左3)合影
1997年,時任總統李登輝(左2)與巴拿馬總統吉列爾莫·恩達拉·加利馬尼(Guillermo Endara GALIMANY,左3)合影
於鄭東平任職世總會長期間,召集800多名臺商一同歡迎總統李登輝
於鄭東平任職世總會長期間,召集800多名臺商一同歡迎總統李登輝

我國以科技製造享譽全球,在國際市場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而今天的榮景,必須回溯到半世紀前,曾任世界臺灣商會聯合總會第三屆總會長的鄭東平,投入PCB(印刷電路板)製造業,他當時所具備的遠見與眼光,可說是臺灣第一代「科技新貴」。

然而,讓鄭東平職涯發光發熱的舞臺,不僅是他在桃園建設的廠房,更要從他遠渡重洋,抵達歐洲之後,用臺灣的工業實力讓歐陸工業大國也服氣的拓荒精神開始說起。

 

時代機緣看見機會 偕外國人才投資本土科技業

高瞻遠矚的鄭東平出生於1945年,自淡江大學商學院畢業後,憑著商科專業進入經濟部投資審議委員會,負責外資來臺投資的諮詢及審查業務。當時正逢我國「工業取代農業」的政策浪潮,包含美國無線電公司(RCA)、德州儀器、德國西門子等國際大廠都來臺投資。鄭東平眼看熱錢湧動、外資絡繹不絕,於是也起心動念想創業。

讓鄭東平決心投入科技業的關鍵,是一次考察安培電子公司桃園廠的經驗,讓他見識到大型工業生產線的效率,此時臺灣的製造業還是家庭廠的形式,其規模完全無法比擬。於是,鄭東平便和幾位在海外攻讀科技專業的香港工程師聚餐,彼此間取得共識,在飯局方酣之際,直接拿起餐巾紙畫下了未來廠房的規劃圖。

 

初生之犢不畏虎 挺過危機重整山河

決定設廠之時,主要投資者是香港的僑商,然而1970年代遭逢石油危機,設廠資金被凍結,於是鄭東平開始在國內尋找新的投資者。因為前景看好,吸引到許多投資人,但是鄭東平和當時的夥伴都認為,要找到理念相近、尊重專業的合夥人才能長久經營。

然而在第一家電子廠建成之後,廠房卻被當初拒絕過的投資人併購,失去了主導權,鄭東平只好與夥伴出走,另尋到農地,從整地開始,從頭來過。第二間廠房的建立困難重重,首先是土地使用變更的問題,當時民間的農地炒作風氣正盛,為遏止歪風,政府大舉追查投機客,暫緩許多農地變更申請案,鄭東平等人透過和內政部多次協商、提供證明才得以動工,再來是時值石油危機與「十大建設」時期,包含鋼筋在內的各種建材價格飛漲,鄭東平必須每天要緊盯價格,和各種通路打交道,才得以取得最優惠的價格建設廠房。

終於,真正屬於鄭東平等人的「華通電腦公司」在1973年落成,以生產PCB電路板為主,他在建廠期間還結識了德國華僑妻子,而這邂逅也成為了鄭東平職涯的轉捩點。

 

守護家庭 赴德行銷國產PCB電路板

1977年,正當華通電腦的生意逐漸步上軌道之時,因為妻子懷孕想回到熟悉的家鄉德國生產,鄭東平陷入了事業與照顧家庭的抉擇之中。最後,鄭東平決定以家庭為重,即便自己當時根本沒學過德文,但正值而立之年的他很有自信,還有時間跟精力到異地重新開始。

初次抵達德國時,鄭東平為了拓展業務,遇到相當多的困難與挫折,面對工業大國自豪的領域,要改為採用「Made in Taiwan」並不容易。但是鄭東平沒有放棄,耐心地以品質說服德國企業,他分析到,臺灣PCB電路板的優勢不只是因為人工便宜,同時具備研發人才的靈活度,是不可忽視的競爭優勢。

在移居德國四年後,鄭東平終於得到汽車業的訂單,其中更包含了BMW、Mercedes-Benz、奧迪、瑪莎拉蒂等精品名車企業。他說,汽車零件需要的耐用性不同於其他電子產品,德國的工業水準固然先進,但是拘謹的性格讓研發曠日費時,而臺灣靈活的研發速度,足以配合汽車產業的開發,這樣的產品硬實力便是他能成功的關鍵。

憑著口碑,鄭東平也將PCB電路板的生意拓展到其他電子產品上,讓華通電腦成為歐洲重要的供應商。

 

組織德國臺灣商會 健全世總體系

事業豐收之後,鄭東平開始參與僑務,作為第一代赴德臺商,在1994年世總籌備之時,他便開始組織在德臺商創立德國臺灣商會,更於1995年及1996年分別接任歐洲臺灣商會及世界臺灣商會總會長的職務。

鄭東平說,在世總成立之初,籌款及會內財務系統尚不健全,每次要召開會議時經費總是令人頭疼,在他接任第三屆世總會長時,會內甚至沒有留下經費,他必須為每次活動重新籌款。

在他任職世總會長期間,印象最深刻的除了在1997年策動臺商前往巴拿馬運河會議,支持前總統李登輝外,便是替世總在臺北開設辦事處,讓世總的會員不需疲於奔波。世總草創期的聯絡處都以該屆會長的僑居處為主,對於遍及全球的會員相當不便,鄭東平便在晉見前總統李登輝時,諫言世總想在臺北有個聯絡處的期許,之後在李前總統的支持下,世總臺北辦公室於1997年7月揭牌啟用,替日後世總的會務營運穩定,起到了相當關鍵的作用。

在世界臺灣商會聯合總會成立三十週年之際,鄭東平認為,未來世總會有更多的能力在國際上發揮,在國際情勢影響外交的現況,海外臺商的影響力必然是不可忽視的一股力量。

相關新聞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