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僑務電子報

:::

為全球海廢治理做出貢獻 海委會推「印太區域海廢國際交流平台」4年計畫

2024-10-08
央廣提供
分享
分享至Facebook 分享至Line 分享至twitter
海委會主委管碧玲上任後重視海廢議題,推動「印太區域海廢國際交流平台」4年計畫。(圖:海委會)
海委會主委管碧玲上任後重視海廢議題,推動「印太區域海廢國際交流平台」4年計畫。(圖:海委會)

(央廣)國際重視海洋廢棄物問題,為了在印太地區的海洋廢棄物治理做出貢獻,海委會主委管碧玲推動「印太區域海廢國際交流平台」,與印太地區友好國家交流海廢治理、回收利用經驗,並且整合海廢產業鏈,今年將赴日本、韓國與海廢再利用廠商交流,希望未來能將此一國際合作交流模式推廣至東南亞。

海洋廢棄物不僅汙染海洋、破壞海洋生態,更可能因食物鏈關係而影響人類。海委會海保署每季公布台灣海廢地圖,今年1至8月,共已清理11400多公噸的海洋廢棄物,第一名為無法分類的海廢有7千多公噸、第二名為竹木類2971公噸、第三名為塑膠類549公噸。另外,廢棄漁具海廢也有283公噸。

海保署結合公、私部門,協力清除海廢,並且推動海廢再利用,希望從源頭減量,達到潔淨海洋的目標。然而,海廢治理與國際合作息息相關,海委會主委管碧玲上任後重視海廢議題,推動「印太區域海廢國際交流平台」4年計畫(2024年至2027年),自今年開始,整合海廢產業鏈上、中、下游,包括海廢處理、材料轉化與回收再利用,以及海廢再利用成品銷售等,納入學術研究單位、廠商等,與印太區域國家交流,期盼透過商業化、國際化、科技化,落實潔淨海洋目標。

海保署副署長李筱霞接受央廣訪問時表示,今年將前往韓國、日本與海廢治理產業交流,並與美國交流海廢監測技術,未來更希望將國際合作平台模式推廣到東南亞。李筱霞說:『(原音)另外,我們今年首先前往日本跟韓國與海廢治理相關產業、學研、民間組織交流,學習日韓兩國與印太區域國家合作模式,並且與美國就海廢監測跟模擬技術交流,希望後續把平台推廣到東南亞國家,為全球海洋廢棄物跟藍色經濟做出實體貢獻。』

此外,廢棄漁網或漁具往往破壞海洋生態,海保署日前也舉辦「廢棄漁具創新治理國際工作坊」,邀集美、日、韓專家探討廢棄漁具治理;並且分享廢棄漁具數據調查、管理策略,以及回收創新技術等,彼此相互學習與交流。

相關新聞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