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僑務電子報
:::

1月台灣製造業PMI跌至48.7% 川普關稅政策增添不確定性

2025-02-12
央廣提供
分享
分享至Facebook 分享至Line 分享至X
中華經濟研究院10日發布1月台灣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跌至48.7%,中斷連續2個月擴張,轉為緊縮。示意圖。 (圖:中央社)
中華經濟研究院10日發布1月台灣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跌至48.7%,中斷連續2個月擴張,轉為緊縮。示意圖。 (圖:中央社)

(央廣訊)中華經濟研究院10日發布1月台灣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跌至48.7%,中斷連續2個月擴張,轉為緊縮。中經院院長連賢明指出,美國總統川普多次點名台灣半導體產業,必須正視川普已將台灣及半導體產業列為課稅目標。

中經院分析,1月PMI下降,除了受到農曆春節的季節性因素影響,企業對川普關稅政策的觀望態度,以及審慎調節庫存的策略,也導致新增訂單與生產呈現緊縮。經季節調整後,PMI較上月下滑2.1個百分點至48.7%。不過,製造業未來六個月展望指數則由連續四個月的緊縮轉為擴張,上升5.6個百分點至51.7%。然而,中經院提醒,由於川普發表關稅言論的時間點落在農曆年後,而調查問卷已在此前完成,因此此次數據尚未反映川普政策可能帶來的影響。

連賢明表示,根據川普最新發言,美國將對進口鋼鐵和鋁製品加徵關稅,但由於台灣鋼材外銷份額較小,目前影響有限。然而,相較於鋼鋁關稅,台灣更應關注的是,過去一年台美貿易逆差已超過600億美元,年增幅超過50%,川普是否會以此為依據,對台灣、尤其是半導體產業祭出關稅,才是更值得擔憂的問題。

他進一步指出,川普的關稅政策對台灣帶來兩大影響,首先,是不確定性的提升,導致廠商不得不重新評估供應鏈,考量是否需要進一步調整;其次,川普多次點名台灣半導體產業,顯示其對台美貿易逆差的不滿已經浮上檯面,台灣必須認清,半導體產業已被納入美國關稅政策的考量範圍,並以此為前提,思考如何與美方溝通,以降低衝擊。

至於關稅政策的具體影響,連賢明表示,目前仍缺乏詳細資訊,無法確定美方是否針對高階晶片或所有晶片加徵關稅,也不清楚關稅適用的範圍是否涵蓋中間財或僅針對最終成品,這些細節都將影響對台灣產業的衝擊程度。他強調,台灣半導體產業的主要客戶是美國企業,若美方加徵關稅,可能導致美國企業的產品售價上升,這樣的結果未必符合台美雙方的利益。因此,在政策細節尚未明朗前,仍需密切關注發展,並評估可能的應對策略,「不同課稅方式,對台灣的影響將有極大差異。」

相關新聞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