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僑務電子報

:::

《產業升級一把罩》整合八大實驗研究中心研發能量 國研院要當僑商最佳技術支援夥伴

2022-10-19
本報訊
分享
分享至Facebook 分享至Line 分享至twitter
國研院營運長徐玉學接受僑務電子報專訪
國研院營運長徐玉學接受僑務電子報專訪
2018年12月4日駐紐西蘭代表處陳克明大使接見時任國研院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林沛暘研究員及紐西蘭新岳(Newtain)工程顧問公司(右四:新岳公司許琳青總經理,右三:陳克明大使,右二:時任國研院林沛暘研究員)。
2018年12月4日駐紐西蘭代表處陳克明大使接見時任國研院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林沛暘研究員及紐西蘭新岳(Newtain)工程顧問公司(右四:新岳公司許琳青總經理,右三:陳克明大使,右二:時任國研院林沛暘研究員)。

財團法人國家實驗研究院(以下簡稱國研院)成立於2003年,隸屬於國科會,下轄 8 個國家級實驗研究中心,包括國家實驗動物中心、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國家太空中心、國家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台灣半導體研究中心、台灣儀器科技研究中心、台灣海洋科技研究中心,以及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由國研院院本部統合協調各單位運作,以提升彈性與效率,促成國家科技發展體系垂直整合。

國研院營運長徐玉學以「支援學研」四個字來簡介國研院,「我們的核心定位是,藉由共享經濟的方式,更有效率地支援臺灣學術研發」。他舉例,許多大學都有土木工程學系,要是每個系所都安裝耐震實驗所需的大型設備,成本太高,產能利用率又太低,這時候就得靠國研院的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利用專業實驗設備來支援學術研究,也讓國家資源做最有效的運用。進一步來說,國研院藉由整合各研究中心之核心技術與設施,提供國內產、官、學、研界進行「地球環境」、「資通訊科技」、「生醫科技」、「科技政策」四大領域所需之研發平臺與技術服務。

由於和臺灣的學研機構有緊密的依存關係,因此國際知名大學若計畫和臺灣學界合作,國研院不僅能提供實驗設施、研發能量等軟硬體資源,還能串接國內大學,變成一個三方的計畫。徐玉學補充說明,國研院的特色有兩個,一個是「服務臺灣的學研界」,另一個則是「建構國際綿密學研網絡」。

國研院扮演最佳橋梁 串聯僑商新創產業與國內企業對接

國研院以「追求全球頂尖、開創在地價值」為願景,扮演國內科技人才與創新經濟所需之科技研發平臺的提供者,徐玉學指出,有兩種類型的僑臺商企業,最適合和國研院合作。

第一,僑二代或僑三代在海外落地生根多年,掌握某些先進的技術領域,也和當地學研機構建立密切互動,希望嘗試新的產業或是遭遇瓶頸,要找突破性的IP,再來鏈結臺灣的產業資源,這時候國研院就是最佳橋梁角色,不僅能協助解決問題,也能結合臺灣的學界建立合作計畫。以政府倡導2050年淨零碳排為例,徐玉學說,「我相信有非常多的僑青,或許在海外念書時,就做綠能相關的研究,希望鏈結臺灣相關技術;但在國外上的是碩博士班課程,而臺灣產業鏈卻還停留在國高中的階段,雙方出現資訊落差,需要大學研究助理幫忙做中介的轉譯者,否則對國高中生來說是鴨子聽雷,而國研院在這過程中,扮演的就是技術轉譯的角色。」

國研院可以消除海外與臺灣產業鏈間的鴻溝,透過轉譯的過程,協助僑商企業和臺灣的供應鏈對接,徐玉學舉例說明,捷克名列第一的是捷克理工大學,若是捷克當地的臺商二代,已有和捷克理工大學合作的研究計畫,那國研院能提供有關陽明交通大學、清華大學或臺灣大學類似的計畫,整合後支援臺商產業。

但徐玉學也不諱言,要是海外臺商希望和擁有某項成熟技術的臺企合作,國研院的服務不見得到位。舉例來說,在歐洲生產飲料的臺商,回到臺灣想和新的環保材料廠商合作,那比較適合與工研院或是資策會接觸,因為這類技術在臺灣已經相當成熟,找國研院不會比較有效率。

第二,海外僑臺商或是僑二代,完整掌握當地的客戶,想要將現有的產業做數位轉型或數位升級,國研院也會是最佳合作夥伴。徐玉學說,像法國有些臺商專門做養殖蝦,想藉由高科技輔助,將水質監測到原料控管等一系列工作進行升級,但在法國要進行相關研發,同時應用到供應鏈,不僅成本太高,風險也很高;若找臺灣產業協助,可能臺灣的產業界也缺乏相關技術,這時候國研院就派上用場,「就算臺灣的產業界沒在做這件事情,國研院也可以幫你做」。

行銷國產地震預警系統 國研院盼僑臺商成為最佳業務合作夥伴

為提升僑臺商的國際競爭力,國研院目前正和海外僑商合作地震預警系統,這個系統和臺灣中央氣象局現有的預警系統最大的不同在於「氣象局技術是追求普及性,國研院則是專屬性」:氣象局是利用全臺2千多個測站得知地震訊息,國研院則開發出只需靠一個測站偵測到速度快但破壞力小的地震P波,透過人工智慧電腦計算,就可在速度慢但破壞力強的S波傳到前數秒到數十秒發出警報。換句話說,高科技精密產業只要安裝此預警系統,就能自動立即暫停生產線,以保護機器設備。徐玉學指出,位在地震帶的許多國家其實都需要類似的預警系統,若要裝設氣象局的那一整套,包括許多個地震測站,成本太高,但若採用國研院的地震預警系統,就可以負擔。

不過,國研院雖然掌握關鍵新技術,大多卻以在國內銷售為主,需要更多國外資源推廣。以地震預警系統為例,國研院現正和紐西蘭的臺僑合作,臺僑負責業務開發、客戶維運,國研院負責技術支援。徐玉學坦言,希望能在更多層面和臺僑成為業務合作夥伴,國研院有責任,用臺灣頂尖技術,做出跟國外品質類似的儀器,降低成本;但也需要僑臺商幫忙介紹海外客戶與國研院合作,把高精密的儀器外銷到海外,開創更多價值。

與其他財團法人機構相比,國研院提供包括半導體的研發平臺、各種實驗用的高階儀器、以及工業或是民生物聯網應用。徐玉學也提到國研院在臺灣曾經連續三年舉辦大型科普活動,五天下來超過2萬人次參與,他認為海外僑臺商也能在當地國推廣相關的科普活動,提升臺灣學研界的能見度。

秉持「建構研發平臺、支援學術研究、推動前瞻科技、培育科技人才」四大任務,以「創新科技,守護臺灣」作為營運目標,國研院期盼能結合臺灣研發技術能量,協輔僑臺商事業發展,同時協助國內產業及研發單位開拓國際市場,一同開創雙贏局面。

國研院研提的《全球僑臺商科技產業技術服務手冊》自發布以來,廣受僑臺商好評,手冊已公布於「全球僑臺商產業升級與技術服務方案」專區(https://Tech.Taiwan-World.Net),歡迎海外僑臺商朋友參考運用並踴躍分享。

相關新聞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