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僑務電子報

:::

哈佛MIT臺灣同學會「學術五乘五」 深入淺出談科學

2023-11-23
周菊子提供
分享
分享至Facebook 分享至Line 分享至twitter
給予愛星 0
哈佛、MIT「學術五乘五」活動,主辦人、嘉賓及出席同學合影
哈佛、MIT「學術五乘五」活動,主辦人、嘉賓及出席同學合影
駐波士頓辦事處科技組組長蔡孟勳(左三)送紀念品給幾位講者,左起王尊玄、游理聿、謝新誼、張家睿、施孟辰
駐波士頓辦事處科技組組長蔡孟勳(左三)送紀念品給幾位講者,左起王尊玄、游理聿、謝新誼、張家睿、施孟辰
王尊玄展示一家德國公司做的仿生機器人
王尊玄展示一家德國公司做的仿生機器人
麻省理工學院臺灣同學會副會長陳韋同代表會長夏容涵主辦講座
麻省理工學院臺灣同學會副會長陳韋同代表會長夏容涵主辦講座
施孟辰指出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具有可用於許多不同場景的優點
施孟辰指出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具有可用於許多不同場景的優點

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臺灣同學會11月19日聯合舉辦「學術白話文」講座,數十名出席者在短短半小時內,一窺5種不同專業領域知識,在跨域交流中激盪火花。

「學術白話文」講座如今簡稱「學術五乘五」,原先由哈佛大學臺灣同學會創辦,後來和麻省理工學院(MIT)臺灣同學會輪流舉辦,每次邀請5名講者,在5分鐘內簡潔明瞭地介紹自己所鑽研課題,藉以提供觸類旁通、開闊思想的機會。

11月19日的「學術五乘五」由麻省理工學院主辦。駐波士頓辦事處科技組組長蔡孟勳全程參與,並鼓勵同學們學成後歸國,協助臺灣發展成更好的國家。

當天的五段分享分別由MIT的施孟辰談「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哈佛生物統計博士生張家睿談「務實的臨床實驗」、MIT電機工程博士生游理聿談「挑戰人類的視而不見」、MIT電機工程博士王尊玄談「機器人的腦與與身體」、哈佛費正清中心臺灣研究博士的謝新誼談「戰後國際衛生的倫理和轉型正義」。

在世界對能源需求更見孔急的趨勢中,如何使用可取之不竭的太陽能一直是熱門話題。施孟辰告訴大家,傳統太陽能電池以矽為材料,將太陽能轉換成電能,如今他的實驗室正在研究改用鈣鈦,希望利用其輕薄、易彎曲、吸光範圍廣、太陽能轉換率高、可做成塗層等優點,克服穩定性不足,使用壽命不構長等問題,帶出世間所有表面都變成太陽能電池的想像,讓鈣鈦礦太陽能電池變成下一代太陽能電池。

張家睿介紹臨床實驗以及其侷限性。他指出,臨床實驗的有效性受到地域、環境、人種等等各種外界因素影響,因而近年出現許多拓寬臨床試驗局限性的統計方法。他個人正在研究包括因果推斷(Causal inference)以及取得實證數據等,以實踐務實的臨床實驗。

游理聿的研究專注於結合光學和演算法來突破傳統光學成像的限制,他以「挑戰人類的視而不見,淺談計算成像的原理與應用」為題演講,並解釋針孔及透鏡成像,後來人們還了解到把原本看不見的形象,經由計算、轉換資訊具體成可見形象。他還列舉了一些網路資源,供有興趣深入了解的同學查閱。

王尊玄談的是「機器人的腦與身體:型態和行為上的智能」。他用影片展示自然界生物因應其身處環境,而生長出不同的身體型態與行為模式,以及他的實驗室根據這理論來優化所設計機器人的軟硬體。他還展示了一家設立於波士頓的德國公司所做的仿生機器人。

謝新誼從1970年臺灣國民黨政府以英文發表了一份「臺灣衛生現狀報告書」說起。在主題為「戰後國際衛生的倫理和轉型正義:重置臺灣為中心的跨國史研究」的講談中,報告提到從1950年代開始,臺灣地區許多流傳性疾病控制得非常好,包括當年盛行於臺灣兒童中的砂眼,在1968到1969年間,發生率已經降到2.4%。她認為這種衛生進步史觀一直延續到臺灣民主化之後,但是一旦反思起臺灣的政治、社會和歷史,這種史觀就有很大的討論空間。她表示,自己的研究在於如何從當年的跨國科學合作歷史紀錄來彰顯研究倫理的忽視,以及如何思考科學研究的轉型正義。

相關新聞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