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澤西臺灣同鄉會2月22日舉行228人權活動日系列活動,用新的方式讓不同年齡層的人對於228有更多的認識和了解,讓住在紐澤西的臺灣家庭用不同的角度體驗和紀念這個屬於臺灣人的共同記憶。
主辦單位展出由臺灣228紀念基金會策劃的「歷史的回聲,記憶的呼喚」英文海報展,介紹228事件的始末以及該事件對於臺灣社會的長遠影響,並且放映了由臺灣民主誌影展策劃的《海的彼岸》紀錄片放映。這部紀錄片描述一對情侶因為228事件移居到沖繩石垣島建立家族的故事,並勾勒出家族不同輩份的人對於自己移民身份在日本社會定位的思考,以及訪臺時體會到時空錯位和臺灣社會的距離。這部影片讓定居紐澤西的臺灣同鄉們也在觀賞的過程之中討論自己在美國和臺灣社會的定位,以及對故鄉那一份已經帶有陌生感卻又無法割捨的的郷情。
同鄉會每年都會規劃兒童人權教育活動,老師劉欣迪帶小朋友一起讀了以白色恐怖受難前輩蔡焜霖先生的故事為藍本的《愛唱歌的小熊》,討論戒嚴時期各種跋扈法規剝奪臺灣人的自由和權利,禁書、禁歌、禁母語、禁集會等等;其中,孩子們對四萬換ㄧ元這個極不合理政策也討論熱烈。他們也讀了英文童書《Democracy for Dinosaurs》,把現在美國和臺灣所享受的投票權、言論自由等與中國、北韓等極權國家做對比。參加的小朋友們也都描了自己的一隻手共同創作支持人權的海報,比喻"lend a hand"來支持人權,海報創作完並聆聽聽當年的禁歌,並討論這些歌被禁的荒繆原因,有個孩子說:「無法想像聽Taylor Swift的歌也會被管制」孩子們的自由發揮讓討論和創作過程,也讓活動有更多引人省思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