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在臺灣,長在臺灣,中華民國是我的故鄉,永遠堅定支持,無論出錢或是出力,都是身為中華民國僑胞應該做的事情。」這位退而不休的職場女強人李治瑞,坐在美國華府市中心華樂大廈辦公室內,眼神堅定地道出自己投入僑社服務的初衷,娓娓道來,真情流露。
曾經在美國銀行界打拼37載,同時積極參與服務僑社近30多年,她擔任過美京中華會館主席、大華府臺灣商會會長、僑務委員等重要僑社職務,目前是僑務諮詢委員、華埠發展公司董事長、北美洲臺灣商會聯合總會紀律委員會主委、華僑協會總會華盛頓分會會長,被視為華府僑界「重量」級人物。3年前,她離開奮鬥多年的銀行界,轉換跑道擔任「華樂日間保健中心」主任,重新開始人生事業的第二春。
身為來自臺灣的僑民,秉持獨特的語言天份,英語、國語、廣東話及臺語都能輕鬆轉換自如,在傳統僑社贏得大家的尊敬,捍衛中華民國臺灣,成為名副其實的「華府之光」。
投身銀行界 被評為花旗銀行區域「風雲人物」
如同很多早年來美的留學生一樣,李治瑞從臺灣文化大學畢業後,在「理律法律事務所」短暫工作後,於1978年前來美國,因緣際會地搬到馬里蘭州生活。直到一雙兒女相繼出生後,李治瑞開始在銀行上班,從年薪不到一萬元的出納員開始做起,靠著勤奮學習與努力,以優異的表現被遴選前往美國銀行學院(American Banking Institute)進修3年。她先服務於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花旗銀行(Citi Bank)等主流銀行,曾被評選為美國銀行大西洋區年度「風雲人物」及花旗銀行大西洋區「傑出員工」。而後被中國信託、亞細亞銀行挖角,擔任華盛頓地區分行行長,之後亞細亞銀行被國泰銀行併購,她又被拔擢擔任資深副總裁,可說是本地華人在銀行界擔任最高職位者。直到2018年申請退休,整整在銀行界打拼的37載歲月。回首過往,她有感而發地說道「銀行業是我一生鍾愛的事業,做任何事情,打好根基是我一直堅持的原則」。
加入美京中華會館30年 堅定支持中華民國臺灣
如同在銀行界一樣,李治瑞參與僑社、尤其是傳統僑社,也是一步步從底層做起。她特別感念僑社元老李達平的提攜,給她發揮專長的舞臺。傳統僑社多以廣東人為主,罕有臺灣移民能夠躋身其間,更遑論擔任要職,但在華府,作為傳統僑社龍頭的美京中華會館,轄下的30個僑團裡,就有6個臺灣社團,包括黃埔同學會、榮光會、中華商會、華人工學會、中華文化服務中心、美京國民黨分部。
李治瑞強調,她衷心感謝李達平元老的賞識與提拔,李元老認為美京中華會館應該海納百川,讓不同省籍的人參與,包括臺灣籍。僑社服務多是利用工作之餘,雖然辛苦,但是自己熱愛做、歡喜做、甘心做,充滿自我肯定的成就感。
1993年,李治瑞首次進入美京中華會館,她從會館「副外交」做起,不斷學習積累經驗,2013年至2014年擔任會館主席兩年,期間適逢美京中華會館接下「第69屆北美洲華人排球比賽」主辦僑團,李治瑞以主席身分帶領工作團隊,事前精心策畫各項接待工作,賽場則在連接國會和白宮的賓夕法尼亞大道上。當年活動計有來自美加各地約100多隊、1,800多名華裔青少年選手參賽,透過這樣的大型體育賽事,成功提升臺灣在國際社會的能見度,更充分凝聚僑界青年對於臺灣的向心力。
美京中華會館年度最大的活動就是主辦華埠春節大遊行,華府特區市長、市議員、中華民國駐美代表、副代表等政要每年都會出席。活動往往吸引數萬名主流社會民眾前往現場觀看,更獲得眾多主流媒體報導。透過慶祝傳統農曆新年,向主流社會傳遞中華文化,提升華裔社群在華府特區的國際能見度,拉近彼此關係,李治瑞認為這是一個非常有意義的活動。但是籌辦大型活動背後的行政工作,是相當繁瑣細膩的,作為美京中華會館的重要幹部,李治瑞發揮擅長的溝通協調能力,每年不厭其煩地與特區市政府、警察局、消防局等單位開會協調,確保春節大遊行活動得以順利圓滿。
此外,美京中華會館每年舉辦的元旦和雙十國慶升旗典禮,也是重要的活動,即使在過去疫情3年期間,也沒有間斷。李治瑞至今還記得擔任會館主席時的發言,「身為一個來自中華民國的僑民,我感到無比光榮,因為在美國首都華盛頓上空,看到中華民國的國旗在這裡升起,而且永遠在這裡飄揚,心中的激昂澎湃,實在難以形容。」
李治瑞表示,多年來服務僑社的經驗,讓她的人生更多采多姿,充滿感激,美京中華會館是她最尊敬且最有歸屬感的團體。2013年擔任主席時,特別創新舉辦「僑社茶話會」(每3個月一次),邀請華府地區不同背景的僑社會長及副會長參加,促進僑團間橫向交流,茶話會每次設定不同主題,透過大家集思廣益,腦力激盪,凝聚向心。同時她也多次帶領會館團員返回臺灣參訪,透過許多會面瞭解臺灣,拉近他們與臺灣的關係。這些點點滴滴長期的努力與貢獻,也讓李治瑞於2022年榮獲僑務委員會頒發「玉山僑務專業獎章」。
李治瑞談到成功團結僑社的秘訣,她由衷地表示,在社區服務過程中,始終保持熱情與不斷學習的心態,同時她堅信,任何事情的成功,都不是只靠個人,而是所屬團隊同心協力,也時時提醒自己,在任何時候不能自我膨脹,永遠和團隊共享成就與光榮。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李治瑞以服務耆老為志業
「從事銀行業是我的事業,而服務老人是我的志業」,2018年從銀行業退休後,李治瑞即投身到服務社區耆老的工作中。
位於華府中國城的華樂大廈,是早年傳統僑社前輩及中華民國政府,共同努力向特區市政府爭取,由美國聯邦政府和民間建設公司合力建造完成,目的就是服務社區老人。李治瑞說,2016年開始,由黃浩源醫師領軍,號召美京中華會館重要幹部,籌組工作團隊,經過3年多的努力,終於在2020年獲特區市政府核准,成立「華樂日間保健中心」,開始為居住在這裡的獨居、身體衰弱的低收入老人,提供照護服務,開始「服務老人」事業的第二春。
草創時期,適逢新冠疫情,李治瑞回想當時僅有5名員工,自己除親自在廚房為老人準備豐盛的早、午餐,並安排老人學習唱歌、跳舞,以及外出買菜、運動等活動,讓老人的生活豐富有趣。李治瑞還當場秀出教授老人跳舞的錄影帶,這支由華樂日間保健中心籌組的耆老舞蹈隊,甚至受邀到當地社區表演。華樂日間保健中心挺過疫情,發展迄今僅僅3年,服務的老人人數已從40多人增加到100人。
「我對老人家有種特別的感情。」李治瑞說,她曾照顧年邁的母親多年,直到老人家102歲安祥離世。由於長期陪伴年邁的母親,深知長輩們晚年的精神需求。「看到他們孤獨的無奈及無助,很多人飽受精神上的困擾,我真的很想幫助他們,使他們晚年生活不至於淒涼無助。」
來到華樂日間保健中心的老人很多都是來自中國,看到中心大廳內的中華民國國旗,會提出不解的疑問,李治瑞便會大聲地告訴他們,人要懂得飲水思源,沒有當時中華民國政府的協助,就不會有今天的華樂大廈。2022年華樂大廈成立40周年,中華民國駐美代表大使蕭美琴親自出席慶祝典禮,李治瑞由衷感謝自己的國家中華民國,一直照顧著海外的僑胞,內心充滿感激與感恩。
轉換工作跑道的李治瑞說,現在的她比以前在銀行上班的時候更忙,每週一到週五,早上6點半就開車出門,來到位於華府市中心的華樂大廈辦公室內,和日間保健中心的員工們開始著手準備當天的工作,直到下午老人們回家。週末安排醫師義診及抽血檢查,雖然常常需要加班,但是看到華樂日間保健中心連續2年經特區市政府評比為第一名,李治瑞說,她感到無比踏實與驕傲,也相信這份「志業」是支持她繼續往前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