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梁任瑋
廢棄碳粉有解了!台灣富士軟片資訊與工研院日前共同發表一項突破性的重大技術,將廢棄碳粉循環再製成水性塗料,成為全球首創的碳粉環保塗料。
過去難以回收的事務機廢棄碳粉,終於也能點廢成金了!
故事主角,是1970年引進複印機的台灣富士軟片資訊公司。它,不僅是國內事務機市占率第一的品牌,更早在28年前就開始回收舊機再利用,堪稱循環經濟先鋒。
17年前,台灣富士軟片就率先拆解事務機與零配件、耗材,回收再利用,包括鐵變身為角鋼、H型或U型鋼等原料,鋁、銅再製為銅錠、鋁錠等用於各式產品的原料,然而唯獨碳粉只能視為廢棄物,以燃燒處理。
實踐永續 挑戰高難度技術
「資源再生最困難的地方,是如何將原本要丟棄的東西變成原料。」台灣富士軟片資訊董事長暨總經理勝田明典坦言,將廢棄碳粉研發為另一種產品,遠比想像中來得困難,因為循環經濟最具挑戰之處,在於成本需要謹慎分析,經仔細評估後,才能取得環保與成本的平衡,也就是市場、環境與技術,三者缺一不可。
別小看細如粉末的廢棄碳粉,台灣富士軟片光1年就要回收65噸之多,在尚未找到循環再生技術之前,過去都是運回日本供鋼鐵廠再利用,卻不符合減碳趨勢。為了讓碳粉也能循環再利用,台灣富士軟片2021年找上熟悉國際產業法規與專利認證的工研院,尋求解決之道,歷時18個月研發,終於發掘到廢棄碳粉獨家開發製成水性塗料的循環經濟「出海口」。
工研院材料與化工研究所經理莊文斌指出,最初接到這個題目時,團隊苦思碳粉的材料特性、最合適的終端應用,首先想到的是將廢棄碳粉製成塗料,因塗料用於牆面、地板、建築外觀,在生活中處處可見,若採用回收原料,不但能將廢棄物的價值極大化,也可將環保概念全面落實在日常。
工研院副總經理暨材料與化工研究所所長李宗銘補充說,碳粉中有80%的樹脂、20%的粉粒,「光塗料就分為溶劑型及水性,因碳粉本身親油不親水,以廢棄碳粉製成溶劑型塗料,技術門檻不高,但溶劑型塗料並不符合環境永續精神,工研院團隊毅然決定以難度更高的水性塗料為目標。」
一開始,團隊採用常見的界面活性劑,讓浮在水面上的碳粉能散布於水體,沒想到,碳粉雖不再浮於水面,卻會沉到水下結塊,依舊難以使用,導致開發歷程遇到不少挑戰。
工研院研發團隊接著不斷測試各種可能性,2022年6月終於成功篩選出特定分散劑,可牢牢抓住碳粉與之結合,並均勻分散在水體。
但問題又來了,不同批次的碳粉在製成塗料時會出現色差,導致品質不穩定,於是團隊再利用富士軟片多年來回收碳粉匣累積的龐大型號資料,透過管理顏色,讓不同批次的碳粉在製成塗料後,色差降到可接受範圍之內。
最後,工研院利用獨家開發的分散混合技術及表面處理技術,將特性不親水的碳粉,成功製成水性黑漿,去年下半年再與國內塗料廠合作,加工製成環保水性塗料,適用於室內裝潢、戶外建物與家具表面的塗層,其中回收碳粉比率高達50%,足以申請要求最嚴苛的全球回收標準(GRS)。
該項專利技術應用的終端產品,為各色水性塗料,品質符合台灣的乳膠漆規範,目前台灣富士軟片已向工研院取得技術授權,並進入商業化,由台灣富士軟片製作並販售黑漿給塗料大廠,現階段會以台灣作為首發與應用場域,再評估日後推展至其他市場。
「這是在台灣才做得出來的技術。」曾經派駐新加坡的勝田明典說,相較於東南亞國家,台灣很早提倡垃圾分類政策,對環境友善這件事也走得很前面,所以當他向日本總部回報工研院研發碳粉為塗料的成果時,總公司也非常驚豔,畢竟光是回收碳粉匣這件事就相當不容易。
台灣獨創 瞄準全球市場
這項循環技術預計每年可減少國內65噸的廢棄碳粉,未來還有機會與富士軟片資訊或其他國際企業合作,推廣到全球市場。「透過回收碳粉循環再利用,達到減廢目的,同時碳粉製成的黑漿,還能取代市面塗料使用的石化原料,也能落實減碳。」莊文斌說,希望藉由此項技術,拋磚引玉促成更多跨產業減碳實例。
廢棄碳粉加工製成水性塗料的技術,已成為獨步全球的創舉,目前也正在申請有「科技業奧斯卡獎」之稱的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R&D 100 Awards)。不論是油墨、包裝材、塑成形、織品……,台灣富士軟片和工研院團隊都很有信心,而且該技術的好,肯定有機會在更多應用領域開花結果。
(閱讀全文…https://bit.ly/433XQ66)
更多內容,請參閱最新一期《今周刊》(第138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