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僑務電子報
:::

美洲原住民的悲哀 讓人耿耿於懷

2024-10-17
僑務新聞志工蔡佳珍報導
分享
分享至Facebook 分享至Line 分享至twitter
給予愛星 15
亞利桑那州原住民手工藝品店內的傳統呼拉圈舞蹈表演
亞利桑那州原住民手工藝品店內的傳統呼拉圈舞蹈表演

高中時聽了歐洲合唱團(Europe)一首名為〈Cherokee〉的曲子,歌詞講述美國印地安人被迫遷徙的「眼淚之路」,從此讓我對美洲原住民產生興趣。旅居美國以來,我總是特別留意原住民相關景點,甚至參加他們的POWOW年會,希望能進一步了解他們的歷史與現狀。

然而,當我了解愈多就愈感到沮喪。幾年前我從愛達荷到亞利桑那途中經過納瓦霍(Navajo)印第安保留區,我內心充滿期待,因為納瓦霍族的語言非常獨特,在二戰期間被美軍作為通訊代碼,讓日軍始終不能破譯,因此無法掌握美軍的行動。如此功臣,我本以為能找到像臺灣九族文化村或原住民博物館那樣的地方,讓觀光客認識他們的文化;我想像原住民在街邊賣著美國野牛香腸,讓外地人貢獻他們的經濟。沒想到等著我的只有一片塵土,他們在熾熱乾旱的寂寥沙漠中,無水無電無手機訊號,生活條件破敗地猶如第三世界,令人震驚與絕望。原來原住民曾經的美好與輝煌,真的在「眼淚之路」後嘎然而止。

印第安人的健康狀況也令人擔憂,他們普遍貧窮、肥胖,酗酒、吸毒,憂鬱症和自殺率都相當高。他們連最基本的飲食傳統都不復存在,只能吃便宜的垃圾食品,處境堪憐。而受傷最嚴重的,莫過於他們的民族自尊心,我很難想像他們如何自處、如何化解心中對一切不公不義的憤恨,他們是否因此而自暴自棄⋯

歷史的錯誤已經鑄成,但我真心希望美洲原住民能重新振作起來,在現代社會中尋得他們生命的價值與存在的意義!

 

相關新聞

top